BBS 鐵友貼文
版主徵求中
首頁,訓練動作教練文章:運動要點,新知,名人講談..本站健身討論版各部位肌肉名稱照片,專欄,健身房資訊等鐵克粉絲團相關網站連結行動版鐵克
顯示全部圖片1 顯示全部圖片2 回本版列表 本版其他副討論版 跳頁 選擇討論版 所有討論版 短訊息(PM) 【訪客 登入

讓肱二頭肌更搶眼——彎舉技術細節談

樓主: yeh095362073(yeh)( male) 2007/08/18 22:47:02 220.142.71.xxx
來自 台南市
磅數 295.5磅
發文 186
註冊 2006/1/1 下
量級 輕中量級
★★☆


與胸大肌一樣,肱二頭肌也是一塊備受關注的肌肉。在許多初涉健身運動者的眼中,它們幾乎就是強壯與力量的代名詞。這種看法雖不全面,但也足以證明發達的肱二頭肌在鍛煉者心目中的地位與分量。其實,無論初習者還是有一定訓練年限的"老手",擁有令人羨慕的肱二頭肌始終是他們的追求與夢想,並為此一直不懈努力。那麼,發達肱二頭肌究竟有哪些較為有效的方法,技術特點和需要注意的細節又是什麼呢?
肱二頭肌理想的形態是:直臂狀態下側視,其下端一直長達臂彎。彎曲時,呈半球狀明顯隆起(施瓦辛格和岡特的肱二頭肌呈拋物線狀,如停留在胳膊上的兩座高聳的山峰)。這種理想形態對於先天長條形的訓練者來說,可謂得天獨厚。但擁有這種形態的人極少,大部分人側視時臂彎處都有一個或大或小的缺口。所以,應針對性地優先刺激肱二頭肌的下端部分,這樣才能獲得較為理想的上臂形態。
下面介紹各類彎舉動作的細節要點。
一、 杠鈴彎舉
1. 立姿直杠彎舉
站立,雙手同肩寬握杠,自然速度彎舉,時間1∼2秒;下放時控制還原,時間3∼4秒。上舉時注意力應集中在整個肱二頭肌上,想像並排的兩條肌束如鋼繩般收縮。如果想盡快使肱二頭肌下端發展起來,則應將注意力和起動點均放在此處。還有,杠鈴下放到底部時要有意識地伸直胳膊。如果屈臂,則難於刺激到嵌入肘彎的肱二頭肌下端,這是很多健身者不太注意的地方。只要做標准次數(8∼12次/組),都應刻意伸直胳膊,但8次以下(承重較大)為避免肘關節和肌腱無謂受傷,應保持胳膊自然的屈伸度。
常規重量組為每組10∼12次至力竭,做3∼5組。上身應保持正直,不要靠晃動身體借力,這對初練者最合適。系統訓練半年以上者,應采用變速組或爆發式上舉。實踐證明,只要采用逐加重量的方法充分熱身(至少2組,一般是3組),使肌肉和神經系統進入訓練狀態,同時注意力高度集中在目標肌上,用適宜的重量(8次左右)做變速或爆發式彎舉就不會產生傷害事故。中、高級水平者應在正式組的第3或第4序列將試舉次數降至6∼8次/組或4∼6次/組,然後再回升到正常訓練次數。這樣既能調動更多的肌纖維參與運動,又能保證足夠的訓練量,使目標肌更好的充血膨脹。變速組是指將一個訓練組分為前、後兩個半程,兩個半程的上舉速度和還原速度有較明顯的區別,從而使肌肉受到更強烈的刺激。
這個動作的主要作用是全面增大肱二頭肌的厚度與塊頭。另外,可通過握距的變化重點刺激內外兩個肌束:寬於肩部的握距對肱二頭肌外束刺激較大,略窄於肩的握距對內束刺激較好。可根據個人情況側重采用。
2. 曲杠彎舉
站立,雙手執杠做彎舉。由於是曲杠,小臂不像直杠那樣緊張,參與用力較少,可保證更多的負荷加在肱二頭肌上。
曲杠彎舉的效果有爭議,部分訓練者認為效果不如直杠,主要是施加在肱二頭肌上的張力不明顯。
曲杠由於角度基本符合自然狀態下手臂的內旋狀態,肌肉感覺較舒適。直杠迫使雙小臂呈一定的外旋角度,上臂和小臂肌肉都有一定的緊張度,對抗負荷做動作時更明顯,故感到張力效果十分明顯。且無論上舉還是下放都能保持持續緊張,使目標肌沒有多少"喘息"機會。這種緊張度的存在使直杠彎舉在發展肱二頭肌的同時,對小臂也有一定促進作用。這是曲杠難於比擬的地方。從肱二頭肌承擔的負荷來看,曲杠由於小臂參與用力少,若重量相同,則承擔的負荷大於直杠,對肱二頭肌的刺激作用更大些,但在肌肉的持續緊張度上遜於直杠,特別是在杠鈴下放階段。由於角度適宜,對腕部不適或有傷者,曲杠則是代替直杠彎舉的好方法。
訓練要求與立姿直杠彎舉基本相同,注意力應集中在整個肱二頭肌上。標准的訓練安排是:12、10、8、6、10次,做5個正式組,其中孤立重量組(10∼12次/組)必須保證做3組。較高次數與較低次數的合理搭配,既能保證調動更多的肌纖維參與運動,又能保證動作的規格與次數,利於產生"泵"感的充血效應。
二、 啞鈴彎舉
1. 坐姿啞鈴交替彎舉
坐於凳端,雙手各執一啞鈴,左右交替做彎舉動作。
彎舉時為保證動作的准確性,可采用對鏡訓練方式。這樣可糾正低頭助力的毛病。
為了讓肱二頭肌弧度更飽滿、肌肉更厚實,應做"均衡彎舉",啞鈴盡量保持水平,不要左右晃動,使肱二頭肌的內外兩個肌束均勻受力;若為打造肱二頭肌的尖峰,則須有意識地外旋小臂,仿佛要用小指去觸碰肩膀。另外,可用一個小技巧來修飾上臂形態,兼顧肱二頭肌下端。這就是在啞鈴下放至底部時有一個自然後撤動作,幅度不大,但能令胳膊徹底伸直。然後以肱二頭肌下端為起動點(意念也集中於此),帶動啞鈴彎舉。次數變化在每組10∼12次之間,下限不要低於8次,否則難以保證動作的規範。
為打破適應性,接受不同的刺激頻度,有時可安排連續試舉,一般是安排從重至輕的不同重量,而不是反向順序。這更符合肱二頭肌的耐受特點,也更容易挖掘其生長潛力,同時可避免拉傷肌腱。例如,以25公斤的啞鈴彎舉至力竭後(10∼12次左右),緊接著試舉20公斤的啞鈴,無法再完成一次時立即接做15公斤的啞鈴至力竭。這樣重量呈現2∼3個階梯,但至多不要超過3個,每個階梯重量相差5公斤左右,過大過小都會影響進一步挖掘肌肉潛力,影響訓練的綜合效果。
2. 啞鈴斜板交替彎舉
坐在後傾角為45度的斜板上,雙手各執啞鈴做交替彎舉。
第一組的重量不要過大,目的是熱身、確定動作路線和感覺,然後再逐加重量。正式組為5組,第3、4組可加至最大負重,次數為6∼8次。
這種後傾角度能使肱二頭肌上緣與肩部交接的肌腱處始終處於牽拉的緊張狀態,利於發展肱二頭肌上部。由於無法像普通狀態那樣"夾肘",下放時手臂的後展和上舉過程的轉腕動作對肱二頭肌的下緣與尖峰都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所以這是一個較全面鍛煉肱二頭肌的動作,也是健美巨星施瓦辛格極偏愛的一個必練課目。
由於這個動作的"支持性"較差,故整個動作過程應全神貫注。必須均勻發力,下落也應如此。上升至頂部時做頂峰收縮2∼3秒鐘效果會更好。
3. 單臂啞鈴斜托彎舉
杠鈴斜托彎舉的目的是為了刺激肱二頭肌的下端,所以下放至底部時雙臂必須有意識地伸直,否則就失去了動作的意義。單臂啞鈴斜托彎舉不具備雙臂執握的穩定性,對關節和肌腱的要求也較高,訓練的目的主要是通過肌肉的持續緊張給肱二頭肌以集中刺激。
動作的細節要求是:一手扶凳,以提供穩固的支撐,持鈴臂的伸展不要太充分,以免給關節帶來不必要的麻煩。不要嘗試做頂峰收縮(會很別扭,找不到通常的訓練感覺),也無需刻意伸直胳膊,這樣才能讓肱二頭肌保持持續緊張狀態,達到較好的訓練要求。
另外,由於單手執握依托凳面,沒有任何借力機會,故采用的重量也應謹慎。仍然是5個正式訓練組,第1組采用較高的次數,然後逐增重量。標准的訓練安排是:15、12、10、8、6次,這更符合動作的特點和要求。
三、 牽拉類動作
牽拉類動作的特點有二:一是超常的持續緊張狀態;二是為了對抗負荷和保持動作的穩定性,肌肉要承受強大的張力。
比較有效的動作是:
1. 單杠徒手(或負重)引體向上
掌心向內反握杠,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肱二頭肌上。拉起時要以肱二頭肌的收縮力帶動身體移動,下放時必須做到控制還原,保持身體穩定,緩慢降至最低位,不要順勢而下,否則得不到負功收縮的效益,肌纖維也得不到拉伸的張力。這正是引體向上訓練的關鍵之處--拉伸使肌纖維產生的有益損傷(相比屈伸類動作,拉伸使肌纖維的有益損傷更顯著)使肌纖維在獲得充足營養和休息的情況下,能更好的超量恢復,體積和力量增長更明顯。
一旦能徒於完成10∼12次/組,就應在腰部掛杠鈴片,使每組次數降至6∼8個。若又做能到8個以上,則應再增加鈴片重量,使之回歸到6個左右。中高級水平者也可通過每組4次以下的低次數針對性地發展力量,以挖掘更大的潛力,使基礎訓練的負重得到提高,也相應提高了訓練強度。
標准的訓練安排是:12、12、10、8、6次,共做5組。關面2組12次為徒手動作,後3組逐增負重,這樣總的組次數和強度都有了保證。
2. 拉力器直杠彎舉
立於十字拉力器架一側,調節好拉力器長度,然後進行彎舉。
先進行1∼2組的輕負重練習,以確定一下線路及動作感覺,然後再逐步加大重量。
拉力器彎舉的最大優勢在於:施加在肱二頭肌上的壓力不會因動作角度而變小,張力效果非常明顯。所以提倡下降時刻意控制動作,與鐵塊配重相抗。上升時速度應較快,也可用爆發力,但必須在充分熱身後,且注意力必須高度集中在目標肌上。
我喜歡將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肱二頭肌下端,以此發力帶動整個彎舉動作,做爆發式彎舉。至頂部時停留1∼2秒,做頂峰收縮,然後控制性還原。上臂形態因此獲益匪淺。
3∼5個正式組,逐加重量,次數為15、12、10、8、6。如果體力下降,也可只做3組高次數組,以肱二頭的"泵"感為主要訓練目的。
一般而言,拉力器彎舉應安排在杠、啞鈴彎舉之後,偶爾(10∼15天左右)也可倒過來,給肌肉一個"冷不防",以激發其活力,打破剛剛建立的動作定型。
除上述動作外,還有反向布道凳彎舉、固臂板彎舉、頂肘式彎舉、俯姿啞鈴集中彎舉等動作,可做為訓練的替代或補充。但不要為了追求動作形式的變化而采用一些看似花哨實則有害的彎舉動作,如平肘式彎舉(胳膊平放在凳面上)、倒地(臥姿)拉力器直杠彎舉等等。這樣,我們就可以在掌握盡可能多的訓練手段的同時,避開不必要的動作傷害,穩妥地取得一個個實質性的進步,使健美的臂膀成為你倍感驕傲的風景。

回應
前往討論版 | 跳頁 :
健身房首頁文章佈告欄BBS訓練與比賽動作資訊會員相關功能鐵克起源與聲明聯繫我們 | Xmall購物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鐵克健身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