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者 |
optimax2631 (喇叭) (
) |
2010/08/31 16:30:34 |
210.66.145.xxx |
|
來自 桃園縣 磅數 48磅 發文 75 註冊 2010/2/11 量級 雛量級 ★
|
我都是喝統一低糖豆漿,每100公克有3克的蛋白質
|
2作者 |
096055490 (亦雲) (
) |
2010/08/31 16:40:15 |
59.104.249.xxx |
|
來自 台南縣 磅數 2158.6磅 發文 592 註冊 2010/7/4 下 量級 超重量級 ★★★★★
|
我之前都叫我媽買現做的一整袋無糖豆漿
那個絕對比你便利商店買的更純
可以問看看賣早餐的小販要不要賣你...
不過別買太多放 很容易臭酸掉喔....
喝太多有時還會澇賽 腹瀉.....
最近也是懶的買那個喝了
之前都是練完後整杯冰的喝完一大杯
大概跟一般茶飲店那種保麗龍杯大小差不多....
效果也覺得還好 我喝大概半年....
我是隔2小時後才有練
你說的蛋白質約多少很難跟你說吧......※本文於2010/8/31 下午 04:46:23修改※
|
3作者 |
ruxgrrx3 (年輕力壯的) (
) |
2010/08/31 17:28:49 |
59.115.8.xxx |
|
來自 新北市 磅數 4.2磅 發文 5 註冊 2010/8/23 量級 蠅量級 ☆
|
我弄得豆漿是自己買黃豆磨
比便利商店的濃多了 我想這樣應該比便利商店的蛋白質還要多
|
4作者 |
darkwang (大可) (
) |
2010/08/31 17:32:49 |
118.169.146.xxx |
|
來自 新北市 磅數 39.7磅 發文 75 註冊 2010/6/18 量級 雛量級 ★
|
其實把錢省一省
一罐乳清5.28磅大約是快一千六
可以喝約兩個月
一天換算存下二十六塊就可以了
雖然比豆漿貴一點啦
但蛋白質也多了不少
喝一次就25克了
可以參考一下啊
|
贊助廣告 |
|
|
|
|
|
|
5作者 |
a0955900221 (阿達) (
) |
2010/08/31 17:59:22 |
59.112.87.xxx |
|
來自 新北市 磅數 473.7磅 發文 168 註冊 2006/10/13 量級 中量級 ★★★
|
豆漿是植物性蛋白質胺基酸不完全.所以不易合成肌肉
就像豆米麥穀物蔬果.都是含有蛋白質成分
但吃再多長肌肉效果還是很差.因為都缺乏幾種胺基酸
故無法直接組合成肌肉
所以動物性蛋白質是無法被取代的
|
6作者 |
papalagis (小朱) (
) |
2010/08/31 19:01:53 |
118.166.80.xxx |
|
來自 基隆市 磅數 26.8磅 發文 44 註冊 2010/7/16 量級 蠅量級 ☆
|
豆漿每100毫升約含有2.5-4克的蛋白質(看濃度而定)
另外樓上阿達大大有提到一個重點可以參考
大豆蛋白質本身算是優質蛋白質;雖然缺乏甲硫氨酸
吸收使用率會比動物性蛋白質差
但是這是可以透過搭配攝取其他食物互補的
例如搭配牛奶、雞蛋、五穀、麵包等等
吸收率會好上很多
我必須重申一下動物性蛋白質並非無法取代
只是大多數人不懂得如何均衡飲食、適當的搭配
吃素也是可以很健康的
|
7作者 |
piggirl0210 (小呆) (
) |
2010/08/31 19:29:41 |
114.38.226.xxx |
|
|
樓上小朱說的非常棒~
其實這種[不完全蛋白(incomplete proteins)]
不只出現於植物性蛋白,連動物性蛋白也是有
例如:
奶類製品就較缺乏[甲硫胺酸(methionine)]
動物膠就較缺乏[色胺酸(tryptophane)]...等等
在早期會發現不完全蛋白質
主要時美國種植玉米的農夫
因為長期下來極端食用玉米,未食用其他互補食物
導致[色胺酸]和[菸鹼酸(niacin)]缺乏,而引起嚴重的癩皮病
但這並不代表植物性蛋白質就一無事處
擅用[互補效應(complementation)]
一樣可以將植物性蛋白質發揮的很好
例如:
五榖類雖然缺乏[離胺酸(lysine)],但[甲硫胺酸(methionine)]含量多
可以和豆類缺乏[甲硫胺酸(methionine)],而[離胺酸(lysine)]含量多之間形成互補 (見附註1)
加上近年來無論是國考或是研究
都將重點放在植物性蛋白質上
因為相當多學者發現植物性蛋白質之NPU (net protein utilization;公式為BV乘上吸收消化率)
其比值較一般肉類來的高 (見附註2)
加上所參雜豐富的植化素(如:花青素.葉綠素.胡蘿蔔素.異黃酮...等等)
其抗氧化與抗發炎活性高
反而可以阻止組織異化代謝,並使體內趨向正氮平衡
以及眾所皆知植物性蛋白質不含膽固醇,且多為不飽和脂肪酸
反而有助預防心血管疾病,適合臨床重症或運動健身者食用
因此植物性蛋白質的重要性,也是動物性蛋白質無法取代的
附註1
SC為sulfur-containing amino acid縮寫
將兩種植物性蛋白質供人們食用
一樣可以互補,提供人體完整的胺基酸
附註2
各種類食物其NPU之比較
可以發現植物性蛋白,甚至比肉類佳
|
8作者 |
piggirl0210 (小呆) (
) |
2010/08/31 19:49:18 |
114.38.226.xxx |
|
|
打太多~再打另外一篇
發文的大大~
如果是自己磨的豆漿,記得要煮沸
將生豆漿裡頭的血球凝集素和胰蛋白酶抑制素.皂素全給破壞掉
才可以飲用唷...
此外~我不是挺建議男生喝過量的豆漿...= ="
之前國外確實有做過研究,豆漿當中的大豆異黃酮
雖然其活性沒有如同雌激素這麼高
但還是有些微雌化作用...
可能會降低精蟲活性與拮抗睪固酮
(當然這點也是有學者表示反對)
與其如此,還是飲用適量為妙~^^
|
9作者 |
coolbody (小痴) (
) |
2010/08/31 20:25:15 |
122.116.191.xxx |
|
來自 台北市 磅數 622.5磅 發文 667 註冊 2010/3/31 量級 中重量級 ★★★☆
|
小呆大姊專業.每次看都覺得很高手級
......豆漿有結抗睪固酮......我喝了好幾年了(呆)
|
10作者 |
ruxgrrx3 (年輕力壯的) (
) |
2010/08/31 20:28:24 |
59.115.8.xxx |
|
來自 新北市 磅數 4.2磅 發文 5 註冊 2010/8/23 量級 蠅量級 ☆
|
放心 我的豆漿都是有煮沸過的
所以我喝的挺安心的
至於殺精的話! 我是沒有很怕啦 因為我還挺年輕的XD
每天早餐一杯40CC 練完後+1杯※本文於2010/8/31 下午 08:29:36修改※
|
11作者 |
dragon1677x (藍尼) (
) |
2010/08/31 23:47:07 |
125.233.152.xxx |
|
來自 台中市 磅數 24.3磅 發文 57 註冊 2010/7/21 量級 蠅量級 ☆
|
每每聽到小呆發言...總是一整個專業性的文章...夠專業!!
|
12作者 |
oh152860 (阿米) (
) |
2010/09/01 00:22:33 |
111.252.82.xxx |
|
 來自 台中市 磅數 56.8磅 發文 67 註冊 2007/8/29 量級 雛量級 ★
|
專業小呆! 專業文章!多謝分享~
|
13作者 |
dio0415 (小怪) (
) |
2010/09/02 13:29:18 |
118.170.19.xxx |
|
來自 台中縣 磅數 550.1磅 發文 728 註冊 2008/5/24 量級 中重量級 ★★★☆
|
關於健身喝豆漿取代乳清
從一般營養學觀點 可以
蛋白質就是蛋白質 沒有動物性蛋白質就比較好的(從營養學觀點)
然而 從胺基酸角度來說 只攝取大豆蛋白質的確不足
但所謂的必需胺基酸 其實不需要攝取太多
因此在營養學上搭配方式是 五穀米漿+豆漿
糙米 燕麥搭配黃豆 是不錯的素食組合
更完整一點 水煮蛋永遠是健身者的好朋友
至於大豆類雌激素對男性肌肉有負面影響的說法
來自於俄羅斯的研究
俄羅斯人根本很少再喝豆漿跟吃大豆食品
那個研究也缺乏生化證據
相反的 大豆類雌激素有助於平衡過高的睪固酮水準造成的雄性禿
沒聽過有人喝豆漿結果肌肉變小的
|
14作者 |
piggirl0210 (小呆) (
) |
2010/09/02 14:29:24 |
114.40.127.xxx |
|
|
嗯~可以仔細看
我對於豆漿是否真的會拮抗雄性素一說
也是採中立保守~
因此只是建議大家"適量"就好~~
至於生化方面,是有相當大的證據
黃豆當中的genistein
學名為4',5,7-trihydroxyisoflavone
中文簡稱為大豆異黃酮
其結構如女性的17β-estradiol (見附註1)
會與雌二醇受體結合,引起細胞轉錄
因此又稱為植物性雌激素 (phytoestrogens)
因為其具有高度抗氧化活性和類雌激素功能
營養界也積極的用在癌症.停經症候群...等疾病的預防
而受到各國高度關注
殺精的研究,多是以美國哈佛大學和佛羅里達大西洋大學
所做出的研究較為有名...
早在1998就曾經於體外試驗發現
genistein會引起睪丸細胞一連串的自體凋亡 (見附註2)
至於更詳細的分生機轉到2010年都還有研究
有興趣可以上PubMed搜尋,在此就不逐一列出
但這些研究對於喝豆漿有千年歷史的亞洲人來看
確實無法接受且爭議很大~
還是以平常心看待就好~
附註1
genistein結構
17β-雌二醇結構
附註2
有關於異黃酮素引起睪丸細胞自體凋亡的論文
都可以從這網站搜尋到很多~以下連結一篇~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98003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