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 桃園縣 磅數 215.6磅 發文 100 註冊 2004/5/28 量級 輕中量級 ★★☆
|
日本舉國為了皇室嫁女兒而歡騰,清子公主終於出嫁了(ㄟ! 36歲才出閣,我更好奇公主婚後的生活),她與東京都職員黑田慶樹11月15日在帝國飯店舉行婚禮,成為皇室45年來第一位下嫁平民的皇族,沒有皇室婚禮的鋪張,全程低調到不行。(咦!為什麼台灣的第一王子陳致中與第一王妃黃睿靚《媒體封的,我也不想》,愛把婚禮搞得那麼高調?)
儘管當天是上班日,仍有6000多人冒著攝氏12度的低溫,夾道觀看清子出嫁的陣仗,還有2000多人排隊簽名為清子祝福。(哇!比台灣粉絲迎接裴勇俊來台的接機陣仗,還更感人!)
明仁天皇為清子改變作風,帶頭出席婚禮,打破過往日皇從不出席公主婚禮的傳統。公主更帶著日本政府贈送她的日後安家費─高達1億5250萬日圓(約台幣4300萬元)的超級大嫁妝,風光出嫁。(一定有許多人哈死了!),但清子也因此被迫放棄了皇族身分,甘願成為平凡家庭主婦。是得是失?當事人感受最深,很難去論定!
看了新聞報導,瞭解到清子從小就有接受「日本史上第一位平民出身的皇后」美智子,所安排的基本烹飪和家政常識訓練,負責為一家人拿牛奶和報紙,並不是一個四體不勤、什麼都不會的夢幻公主。真妙!美智子來自民間,嫁入皇室;清子生在皇室,卻嫁入民間,母女2人的際遇形成有趣的對比!
但清子公主從皇族變為民婦,身分上畢竟是極大的落差,難免會遭遇一些「文化震撼」。朝日新聞引述一段對話,可以看出些許端倪。一名宮中女官說,「搬到一個新地方,打掃整理櫃子、箱子,真要費好大力氣」,清子聽了說:「什麼?要打掃整理?」(哈!公主受驚了^_^)
呵呵~「要打掃整理?」想必會讓公主一個頭兩個大吧! 童話故事的結局,都描述了「從此以後,王子(雖然清子並不是嫁王子)和公主就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但婚後公主要如何持家?好像沒有任何一本童話書,會去延續故事的發展,可能因為太煞風景了,吃力不討好嘛!(咦!難道童話故事有規定,只能撰寫公主的前半生?)
「家事」就是每天每家都會重複發生的雜七雜八鎖事,舉凡洗碗、洗衣服、曬衣服、折衣服、擦桌子、擦櫃子、拖地、刷馬桶、倒垃圾、洗車等,無一不考驗勞動者的耐心與細心,有些人寧可把做家事的時間拿來上網、看電視、看雜誌,或是呆坐在客廳沙發上聽音樂、吃零食.......。但家事沒人做,問題會更多,唉!算了,還是捲起袖子認命幹活吧!畢竟沒人喜歡生存在凌亂骯髒的居住空間。(唉!誰叫家裡沒請外傭。)
看來做家事這檔俗事,落入「凡」間的清子公主,可得要花一番時間和心血慢慢去修練了!
我記得前不久馬英九的父親馬鶴凌過逝,一場沒有鋪張、全程低調到不行的喪禮,在台灣也同樣受人注目,更引人推崇。一向以八卦鹹濕聞名的某周刊,還大書特書,推崇馬家這一場不同凡響的簡樸葬禮,並提及:「這場葬禮本身,比任何輔選活動更有助於抬高國民黨的形象,.......婚喪喜慶是檢驗社會地位的最好時機,兒女婚禮的排場要看父母的地位來決定;相反的,父母喪禮的排場要看子女的身分來決定,.......老百姓不一定要看政績,家庭、家教、家風、人格、品格、風格,這些都比政治還重要」。
馬鶴凌他老人家遺願身後事要簡單節約,馬英九遵行決定不發訃、不治喪、不公祭,整個費用8萬元有找,讓北市殯葬處與多家民間殯葬業者,因而接到不少探詢電話,表示要比照馬家,辦一場簡樸隆重又莊嚴的喪禮。
清子的婚禮省略一般日本婚禮中包括多次換禮服、切蛋糕等等繁文縟節。在喜宴中只穿向母親借來的一套舊和服,也不曾離席再去更衣補妝,喜宴的菜單雖採法式料理,不過只有三道菜。
日本清子公主的婚禮與馬鶴凌的喪禮,皆捨棄傳統豪華鋪張的排場,以身作則的低調,有別於阿扁總統以空軍一號專機為兒子辦喜事、找來了6輛頂級Jaguar當禮車的奢華.......,清子公主和小馬哥的簡樸,應可為兩國的社會風氣起了「風行草偃」效用。
前陣子正巧也看到一篇關於馬鶴凌如何教導他的四女一子,挺受用的!馬鶴凌自稱是「青輔專家」,他教導子女「明強誠正,孝友賢良」,直到每位孫兒出生,他都作一面金牌送給他們,並刻上這8個字。 (這8字箴言應是馬家家訓吧!)
遇到做家事及愛惜金錢這檔事時,為了訓練兒女,馬鶴凌等馬英九的大姐馬以南上初中後,就設立勤勞獎金制度,馬家辭去了傭人,規定作每件事的獎金,由老大登記並在周末分發,結果馬家小孩都很重視也有興趣,後來4個女兒都能做一席像樣的酒席招待客人。(但不知道小馬哥的廚藝如何?報導中是不是漏了他啊>-<)
呵~挺有心的,很多家庭常會為做家事起口角或傷腦筋,我聽過一種說法:如果父母把自家兒子訓練好做家事的勤快與負責,將來的媳婦最感謝的會是自己的公婆。
想一想滿有道理的,家事做得好,就學唸書後,勞動服務應該也好,踏入社會後,公事的執行能力自然也不會太差,養成任勞任怨的習慣,走到哪兒都會比眼高手低、只會打混摸魚的懶蟲吃得開。
做家事好似一項受用無盡的生活技能訓練,只是端看父母捨不捨得,用不用心去引導「兒皇帝」,應是一門值得鑽研與實踐的學問,否則累到的永遠是父母自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