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 彰化縣 磅數 1343.6磅 發文 1407 註冊 2004/7/7 下 量級 超重量級 ★★★★★
|
神秘角怪出現在武夷山,為這個地區增添了神秘色彩。
實際上,武夷山上有太多的未解之謎。
1979年12月14日,在福建省崇安縣武夷山區一個叫“挂墩”的小山村堙A首次捕獲了一隻奇怪的動物———“角怪”。它的嘴唇邊長有三個黑色角質刺,兩個在左嘴角,一個在右嘴角。“角怪”是兩棲動物,也是蛙類,專家們給它起了個學名叫做“崇安髭蟾”。
角怪的確很怪角怪是武夷山的特產之一,找到它並不是很容易,以至於直到現在也沒有人知道當時是怎樣捕獲它的。人們只是知道它確實很怪。
角怪的長相很怪,頭扁平,身體背部的皮膚上有極細的網狀棱,嘴唇好象涂了一圈胭脂粉,雄蟾的上唇兩邊都生有黑色的錐狀角質刺,這也是它被稱為角怪的直接原因。不同的個體,刺的數目變化也很大,一般的只有一對,而首次發現的這只就有三個。據研究,最多的有三對“角”。
它的眼睛也怪。瞳孔能隨著光線的強弱忽大忽小,虹膜的上半邊是淺綠或黃綠色,下半邊卻是深棕褐色或藍紫色。瞳孔縱置,像貓的眼睛一樣,見了亮光還會瞇成一條線,能隨著光線的強弱而縮小或擴大。
夏天的田野堙A到處傳來“呱呱”的青蛙叫聲,池塘邊乘涼的人不但不會覺得聒噪,反而有清爽的感覺。但是角怪的叫聲就非常不同了,它們在萬籟俱寂的夜堙A時不時從岩縫溪澗之間發出“啊———啊———”的鳴叫,像鵝,更像野獸,冷不丁一聲,讓人毛骨悚然。
每年立冬前後的小陽春時節,一般的青蛙早已冬眠,角怪卻忙著進入溪水中準備繁殖。雄蟾發出的奇特的“啊———啊———”怪叫,正是向雌蟾發出的求愛信號。交配後,雌蟾將卵產在溪流中,圓餅狀的卵塊粘附在臨近水面的石塊上。它們每次產卵達335粒左右,卵一端呈灰白色。一顆卵要經過100多天才孵化出蝌蚪,蝌蚪的背面是深棕色的,尾巴則為灰棕色,還有深色斑,體尾交界處有淺色的“Y”形斑。它們一般生活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緩流處或回水蕩內,白天隱蔽在石縫堙A吃苔蘚或者藻類。蝌蚪在水中經過兩個冬天才能長出四肢,變態成為小角怪,四五歲時達到成熟。顯然,這是一種有個性的發育過程。
挂墩一個奇怪的小山村 福建武夷山自古就華夏聞名,這兒有個只有幾戶人家,小得連福建省也極少有人知道的山村———挂墩,但它卻在生物界鼎鼎有名。
早在1873年,法國神甫大衛來到挂墩傳教,同時又是生物學家的他發現這裡有好多從來沒有見過的生物品種,於是採集了許多動物標本送到國外,引起了廣大學者的興趣,都不約而同地相繼來到挂墩採集標本,這個彈丸之地一躍成了世界生物模式標本採集勝地。
1896年,英國駐福建海關稅務司官員拉士奇和另一位叫堿麈S的鳥類學愛好者來到挂墩採集標本。當時沒有什麼地圖能把這個地區奇特的地形描述清楚,拉士奇他們經常迷路。
那時武夷山區有不少獵戶,其中有個叫唐春營的獵戶手藝很出色,拉士奇就長期雇用他為他們在野外採集標本,一雇就是三年。他們在那埵炮馬儩磾I鴉雀、褐頭鳳?等許多鳥類新種和昆蟲標本。後來他們撰寫了《中國東部鳥類手冊》兩卷,還在卷首刊印了唐春營一家的照片。
不過,直到1940年才有中國學者把這裡的生物標本編輯成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