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S 閒話生活
版主take
首頁,訓練動作教練文章:運動要點,新知,名人講談..本站健身討論版各部位肌肉名稱照片,專欄,健身房資訊等鐵克粉絲團相關網站連結行動版鐵克
顯示全部圖片1 顯示全部圖片2 回本版列表 本版其他副討論版 跳頁 選擇討論版 所有討論版 短訊息(PM) 【訪客 登入

不幸被蛇咬後的處置

樓主: erick(新仔)( male) 2005/12/29 12:02:41 61.228.91.xxx
來自 台北市
磅數 1594.9磅
發文 1281
註冊 2003/2/4 上
量級 超重量級
★★★★★


不幸被蛇咬後的處置

1.在無法或尚未鑑定是否有毒的情況下,一律以毒蛇咬傷之急救準則處理。

2.認清毒蛇形狀、大小、顏色及其他可能特徵。

3.被毒蛇咬傷後,除雨傘節外,其他如百步蛇、龜殼花、眼鏡蛇、鎖鍊蛇及青竹絲(赤尾鮐)等毒蛇(台灣六大毒蛇), 均會造成腫脹的現象;因此,應儘速將手上的戒指、手鐲、手錶和首飾等物品取下,以防止更大的傷害。

4.儘速以彈性繃帶、絲襪或褲襪包緊患肢,包紮範圍越大越好。

5.讓患者保持鎮靜,勿緊急跑動,勿因慌亂而延誤就醫時機,要記住「保持冷靜」是活命的唯一法則。

6.切勿割開傷口,否則只會讓傷口更加惡化,甚至造成死亡。

7.切勿喝酒,因為酒精會加速血液循環,使毒性更快發作。

8.如果咬傷現場有冰塊,則可以衣物裹住冰塊再覆蓋於傷口,使傷口附近的血流速度減慢,而延緩毒素發作時間。

9.儘速送醫接受診治並使用抗蛇毒血清治療。

抗蛇毒血清治療: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是國內唯一製造抗蛇毒血清的機構,目前生產抗蛇毒血清的種類計有:抗雨傘節及飯匙倩蛇毒混合血清、抗龜殼花及赤尾鮐蛇毒混合血清、抗百步蛇蛇毒血清、抗鎖鍊蛇蛇毒血清(執照申請中,尚未大量產製)等四種。一旦不幸被毒蛇咬傷後,儘快注射抗蛇毒血清是唯一有效的治療方法,然而即使在抗蛇毒血清注射後,一些腫脹、疼痛的臨床症狀仍免不了會出現,見下圖。



患者被龜殼花毒蛇咬傷,40分鐘內即送至醫院急救,並連續施打四劑抗蛇毒血清治療,本圖為72小時後之照片,可見傷口附近紅腫且有發黑壞死的現象。


3個月後,經植皮治癒後之照片。

回應
1作者 erick (新仔) ( male ) 2005/12/29 12:21:05 61.228.91.xxx
來自 台北市
磅數 1594.9磅
發文 1281
註冊 2003/2/4 上
量級 超重量級
★★★★★

結語:
近年來國人逐漸重視休閒旅遊,再加上週休二日的實施,使得民眾接觸野外、山川等大自然環境的機會大增,也因此增加被毒蛇咬傷的機會。一旦不幸被毒蛇咬傷時,千萬要保持鎮靜,不可慌張,並且儘量記住蛇的特徵,包括形狀、大小、顏色等,如此將有助於醫師及時施打正確的抗蛇毒血清,而增加活命的機會。以下謹提出「四要、二不」口訣,供參考並請牢記。
四要:要「看、脫、包、送」。
  「看」:看清楚蛇的特徵,包括形狀、大小、顏色。
  「脫」:脫去戒指、手錶、手鐲。
  「包」:包紮傷口上緣。
  「送」:儘快送醫治療。
二不:「不切、不酒」。
  「不切」:不要切割傷口。
  「不酒」:不要喝酒。

毒蛇特性
百步蛇、龜殼花、赤尾青竹絲均為腹蛇科,響尾蛇亞科,其眼球下方,鼻孔後之頰窩處有一對熱腺,對熱非常敏感,溫體動物如果侵犯它的領域距離約60~80公分,它便頭部昂起,尾巴不停擺動及發出斯斯聲,準備做防禦動作(對其他生物言是攻擊)。

飯匙倩蛇受到干擾體軀膨脹會舉頭向前只有180度攻擊動作。

鎖蛇受到干擾體軀捲縮成圓型並膨脹體軀,發出短促斯斯聲,出奇不意攻擊對方。

百步蛇、尖吻蝮

學名:Deinagkistrodon acutus

特徵:為出血性毒蛇,體型粗短中大型卵生毒蛇,頭大頸細,鼻吻向上翹起典型成三角行,頭部頂方為褐色體側有明顯黑褐色正三角形斑紋,腹部有黑色黑點,尾部黑褐色。

生態習性:日夜均會活動,平時棲息落葉林底層,鳥類、鼠為主食,受干擾頭部會抬起,亦有微發出斯斯警戒聲及尾巴搖擺不停。

棲息地分布:本省花蓮、台東、屏東地區中低海拔山區,闊葉林、竹林、溪谷等。

咬傷症狀:咬傷數分鐘內可清楚看見點狀壞死黑色牙痕,傷口深、牙痕間距寬,快速腫脹,皮膚、肌肉變黑壞死,牙痕周邊長水泡,傷口流出血水,感覺燒灼赤痛,壞死區域大小視蛇毒注入深淺多寡而異。

咬傷治療:抗百步蛇血清




龜殼花、烙鐵頭

學名:Trimeresurus mucrosquamatus

形態特徵:為出血性中型毒蛇,頸細頭大呈三角形,體背為褐色或棕褐色不規則深暗茶色圓形斑塊之三條龜殼樣花紋。

生態習性:夜間活動,棲息廢棄房屋木材堆,溪谷邊農墾旱地,以鳥類、鼠為主食,受干擾頭部會抬起、身體捲縮,尾巴搖擺不停,為攻擊之前兆。

棲息地分布:全省中低海拔灌木林、竹林、山溝溪谷邊、農舍旱地。

咬傷症狀:咬傷數分鐘可清楚看見點狀牙痕呈黑色,傷口四周快速腫脹,皮膚、肌肉壞死變黑,長水泡,傷口不停流出血水,感覺如烙鐵灼傷之刺痛,壞死區因蛇毒注入深淺多寡而異。

咬傷治療:抗龜殼花及赤尾鮐蛇毒血清



赤尾青竹絲、赤尾鮐、青竹絲

學名:Trimeresurus stejnegeri (Schmidt)

形態特徵:小型卵胎生出血性毒蛇,頸細頭大呈三角形且體色翠綠,紅眼睛,體軀兩側有各有一條白色或紅白雙色縱線,尾巴為紅磚色所以稱赤尾。

生態習性:大部分夜間活動,纏繞灌叢林樹枝上,溪谷邊農墾旱地,以鳥類、鼠。蛙類為主食,受干擾頭部會抬起、身體捲縮,尾巴搖擺不停,為攻擊前兆。

棲息地分布:全省中低海拔灌木林、竹林、山溝溪谷邊農墾旱地。

咬傷症狀:咬傷時見點狀牙痕呈黑色,四周快速腫脹,皮膚、肌肉壞死變黑,周邊長水泡,傷口流出血水,傷口感覺灼痛。

咬傷治療:抗龜殼花及赤尾鮐蛇毒血清

飯匙倩、眼鏡蛇、飯鏟頭(客家語)

學名:Naja nara atra

特徵:中大型毒蛇,有棕褐色、褐色、深褐色,其中黑肚者為體型較大,平常頭部為舵圓形,為卵生神經性毒蛇,

生態習性:受干擾發怒時,頭頸噴張呈扁平飯匙狀會發出『噴氣嘶嘶聲』,頸背有寬白紋,內有黑點,擴張時看似戴眼鏡。

棲息地分布:全台低海拔乾旱農墾地、果園、灌叢混生之山坡地;大部分在日間活動覓食,以鼠類、蛙類為食。

咬傷局部症狀:牙痕淺小,傷口少許出血,很快變黑,周圍併發血水泡。

治療:抗雨傘節及飯匙倩蛇毒血清

雨傘節、白節蛇(閩南語)、紮ㄚ節(客家語)


學名:Bungarus multicinctus

特徵:為陸生毒蛇毒性最強之毒蛇,但其性情溫和的卵生神經毒蛇,除受傷或受威脅外很少主動攻擊人類,頭部為橢圓形,體背有明顯黑白相間之環節斑紋。

生態習性:低海拔水域、溪流、水塘之岸邊,出沒於黃昏、夜間活動;以其他種蛇類、蜥蜴、鱔魚、泥鰍為食。

棲息地分布:台灣、金門、馬祖低海拔地區之水域、溪流、水塘之岸邊。

咬傷局部症狀:針樣牙痕不易看清楚,被咬後除傷口有騷癢如螞蟻在皮膚爬動感覺、有怕風症狀,故易疏於防範,待視覺模糊,流延呼吸困難時方知嚴重性。

治療:抗雨傘節及飯匙倩蛇毒血清

鎖蛇、鎖鍊蛇、鍊仔蛇

學名:Daboia russellii formosensis

特徵:出血性及神經性雙重毒性之毒蛇,為中小型毒蛇,體區背有外圈卵圓形灰白色內為褐色或深褐色之三條縱列鐵鍊圖形之斑紋,腹部呈白色並布滿黑色小點。

生態習性:卵胎生,以鼠類為食物,行動緩慢,以側橫行爬行,受驚時會捲縮成圓圈狀,發出嘶嘶聲,並有出奇不意攻擊人之動作。

棲息地分布:分布本省花蓮、台東、高雄、屏東、南投等地區棲息於河川兩旁,草叢石砂或甘蔗田。

咬傷症狀:見點狀牙痕呈黑色,牙痕四周腫脹,皮膚、肌肉變黑壞死,周邊長水泡,傷口流出血水。

咬傷治療:抗鎖蛇血清
2作者 1234554321 (便便企) ( male ) 2005/12/29 16:53:48 211.74.82.xxx
來自 南海諸島
磅數 22.5磅
發文 1241
註冊 2005/3/13
量級 蠅量級

在平地居住的人比較少機會遇到他們。

如果常常去登山或是探險的人,這篇文章就真的是很受用了。

野外難免都會遇到不可預知的狀況,前鎮子還有登山客被虎頭蜂攻擊的事件,

凸顯出登山旅遊還是有危險存在,要小心防範喔。
大家要貼網址,試著用下面的語法喔,方便開啟喔!!
<a href="網址" target="_blank">你要說明的文字</a>

前往討論版 | 跳頁 : 1
健身房首頁文章佈告欄BBS訓練與比賽動作資訊會員相關功能鐵克起源與聲明聯繫我們 | Xmall購物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鐵克健身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