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 台南市 磅數 686.6磅 發文 469 註冊 2005/11/22 量級 中重量級 ★★★☆
|
在報章雜誌上,我們可以看到許多教導社會新鮮人如何慎選工作,然而,當你從眾多應徵者中脫穎而出,正式成為上班族的一員以後,接下來的問題便是:怎麼做個出類拔萃的上班族?以下幾點建議,提供你做個參考:
一、強化工作能力,提昇本身附加價值:
離開了充滿考試、教科書的學生生涯之後,很多人的感覺是「終於解脫」了。但是,如果你抬起頭來向四方看看,你一定會發現社會正以日新月異的速度往前邁進。擱淺在原地的人,不久之後將會被源源而來的後進者所淹沒。
因此,不要仗著以往學業成續優良,也不必擔心自己過去功課不好,公司主管在意的,是你在工作方面的表現。你必須積極且謙虛地向同仁們請益,並廣泛吸收相關知識。當機會來臨時,便可立刻展現你的潛能,讓上司覺得你是位值得培育的將才。
二、敬業負責:
筆者曾訪問過多位高階主管,請教他們,交代重要工作時,除了部屬的工作能力之外,還考慮什麼因素,結果絕大數的答案是:責任感。
還有一點須特別留意,如果你辦事效率高,提早完成某一階段的工作時,也不要隨便遲到早退或四處找人聊天,除非是上司主動要你休息。
三、切勿好高騖遠:
根據一家雜誌社做的抽樣調查顯示,現代年輕人對工作最關心的是待遇高不高、環境好不好,而頻頻換工作,就在尋找自己最滿意的定位中,印證了滾石不生苔這句話。
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有回接受了一位報社年輕記者的採訪。在訪談中,松下覺得這位記者觀點深入,知識豐富,是個不錯的人才。
訪問結束後,他隨口問了這位年輕人的薪水有多少,當記者回答了薪水數目之後,松下微笑的說:「依你目前的能力,薪水應當不只此數。不過沒有關係你就當是將這筆錢拿去繳了社會大學的學費。」松下幸之助至少說明了一點,想有大發展的人,不必太計較眼前的得失。就好比登山時須先經過山腳,如果你拒絕了山腳,那也同時拒絕了高峰。
四、培養刻苦奮鬥的人生觀:
根據國外一位心理學家訪談年輕人的結果,顯示年輕人最嚮往的工作是─當老闆,因為當老闆似乎很自由、輕鬆,能夠施展理想與抱負。看來「寧為雞首,不為牛後」,倒是古今中外人士的共同心理。
有位充滿幹勁的年輕業務員,經過幾年辛苦的奮鬥以後,每個月已能為公司掙得四百萬元以上的業績。於是他心想:「我何不乾脆出去自己當老闆?只要費十分之一精力,賺十分之一的錢,每個月就有四十萬收入。」
於是他籌了些資本,開家小公司,這才發覺所費的精力並不比以往少;而所賺的錢甭說沒到以往的十分之一,只要有百分之一就不錯了。
所以,不論你是「吃頭路」或打算當老闆,都必須以「吃得苦中苦」的血汗,來換取涓涓滴滴的成功。
五、維持適度的禮貌:
如果你為公司立下了功勞,此時可得留意自己的態度。不要讓人感覺你自視不凡、傲氣凌人。當然,客氣可不是虛偽的奉承,而導致同事們的反感。在公司堳搕F一段時間,跟同事們已經很熟悉了,此時,你更要維持適當的禮貌。有事麻煩人家時,記得說聲「請」、「謝謝」。和上司之間也該保持一段距離並給予必要的尊重,大部份主管都不喜歡部屬和他勾肩搭背、稱兄道弟。他們認為這樣會破壞威嚴,影響到工作的推展。
六、恰如其份的穿著:
除非是從事與流行訊息有關行業,否則上班時,穿著還是以穩重、成熟、大方、明朗為主。
七、敞開心胸、接納不同的意見:
在學校中,老師幾乎是以關懷勸導的方式對待學生,進入社會以後,就沒有人會這麼呵護。
當我們精心策劃一個方案,或辛苦的完成一件工作之後,很可能會聽到許多不同的聲音,這些批評指責也許是來自客戶、同事或上司。此時,千萬別急著辯解,因為這樣會讓人覺得你很輕率魯莽、氣度又小。最好是先深呼吸一下,穩定住情緒,然後再仔細傾聽對方批評。如此,你才能抓住對方的原始動機。
批評者是希望事情辦得更圓滿?或是對你有成見?是他思想老舊、昧於時代潮流?還是你學太多理論,卻缺乏實際經驗,以至於理想雖好,行事卻不週密?
假設問題出在對方,或許你該添加點潤滑劑在待人處世的手腕上,並說明你這樣做的理由、根據,及預期目標,盡力說服對方。如果問題出在自己,那就只有虛心求教、修正自己的工作。
八、出鋒頭的藝術:
俗話說「名滿天下、謗亦隨之」,出名的人似乎特別容易招致毀謗。
如果你提出一個很受上司重視的計劃,或爭取到一大筆訂單時,難免會成為鋒頭人物。在陶醉於成功的喜悅時,可別讓你的鋒芒刺痛了別人。
更重要的一點是繼續充實自己。最能讓大家心服口服的,是優越的才幹。
適度的出鋒頭,才能讓上司在眾多的同仁中注意到你;謙虛有禮的態度,可以避免同事的排斥;而精益求精的充實自我,方能持續創造成功。
九、強化適應彈性:
許多社會新鮮人在找到第一個工作時,因不免想要好好地施展抱負,等到接觸了實際情形之後,才發現光是適應與學習,已經夠令人手忙腳亂了,遑論建功立業。而試用期間的待遇,也教人心灰意冷。社會新鮮人可能會因對工作和自己的認識還不夠,而找了一個並不很適合自己的工作。此時,便應該考慮換個工作環境。
如果你的工作與自己的興趣、專長、個性大致吻合時,就不要任性地換工作。因為你再找的工作,未必能比現在的工作更好。而換了另一個工作,還是得歷經同樣一段時間的適應期。
工作永遠不可能會來適應我們,所以你只好試著去適應工作。
十、建立勞資雙方的正確共識:
勞資雙方結合的目的,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共同為創造更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因此你可以義務加班,為了做好工作而任勞任怨,卻不必奉承拍馬,為了討好上司而失了格調。
相反的,如果有「拿多少錢,辦多少事」的想法,可以確定他一定是位現實主義者。
這種人太聰明,因此缺乏成功者的一項特質:傻勁。在加薪升遷時,他往往是在考慮的人選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