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奮劑滲入大眾健美人群
10月13日,新華社、《中國體育報》刊發了同一條消息:“從今年的1月1日截止到昨天,中國奧會反興奮劑委員會一共進行了3380例興奮劑檢查,查出陽性12例,陽性率0.36%。另有兩例是在國際比賽中查出來的。在這14例藥檢陽性名單中,作為非奧運會項目的健美項目共有5例,超過總數的三分之一。”
作為一項群眾性的,少有物質獎勵的非奧運項目,為什麼會在一次比賽中查出這麼多使用興奮劑者?這些身兼健身中心教練職位的運動員,他們的違禁行為會給參加鍛鍊的普通大眾帶來什麼樣的影響?記者為此展開調查。
違禁者多為健身教練
12名被查者中竟有5人違禁,比例之高令人震驚
據記者了解,新華社公佈的5名違禁健美運動員都是今年5月在新疆舉行的全國健美錦標賽上被查出服用興奮劑的,但是這次比賽的興奮劑檢查僅僅抽查了12例尿樣,也就是說有將近一半的尿樣出了問題,比例之高讓人吃驚。而且其中的一位選手被查出同時服用了三種違禁藥物,分別屬於抗雌激素、類固醇和利尿劑。
“以前沒這麼嚴,有時甚至根本不查,可這次……唉。”北京一家健身中心的媒體經理懊惱地說。這家健身中心的一名參賽選手被查出服用兩種違禁藥物,該運動員受到禁賽2年的處罰。據統計,此次被查出的5名違禁者中有4人分別在各地的健身中心擔任教練,還有1人本身就是南京一家健身中心的老闆。
據了解,目前參加國內健美比賽的運動員,有不少是經營性健身俱樂部的教練,他們還肩負有指導俱樂部會員健身的責任。對此,一位健身專家擔憂地說:“這些從事群眾健美訓練的教練員,由於個人素質和知識水準參差不齊,很容易受藥品商的蠱惑或者出於個人的私利而推廣使用違禁藥物。這個提醒絕不是危言聳聽。群眾健身,根本的目的在於獲得健康和快樂。興奮劑對於人體健康的危害,人們或多或少都知道,但總的可能會覺得那是競技體育領域的問題,跟自己沒什麼關係。這次出現在健美項目上的興奮劑問題無疑是一個警示。它表明,興奮劑已經出現在了群眾健身場所當中,儘管可能只是個別的場所,但也意味著興奮劑已經出現在了一些普通健身者的身邊。”
服禁藥不光貪圖錢
想快速出名,為長肌肉無所不用,到了癡迷程度
癡迷於長肌肉
由中國健美協會主辦的健美比賽,歷來是沒有獎金的,為什麼還是有選手不惜毀壞身體服用興奮劑呢?
“主要原因是太想短時間就取得成功了,這種人為了出名和爭強好勝。而且有些身體條件好的健美選手出成績快,越練越愛練,甚至到了癡迷的程度。這些人為了長肌肉無所不用其極,很容易陷入誤區。”某著名健身中心的一位教練對記者說,“不過說實話,不吃興奮劑很難達到高水準。在健美水準最高的美國,大部分人都用各種興奮劑。”
2002年、2003年曾取得美國NPC和鐵人大賽的冠亞軍的北京市健美協會秘書長郭慶紅在自己的回憶文章媦g道:“美國職業和業餘比賽中,藥物的使用比較普遍,大部分情況下是不需要藥檢的。在健身房,經常有人走過來問,“你服用哪一品牌的藥物,打針嗎?如何才能快速強壯起來?”當我告訴他(她),我是“自然健美”時,包括健身俱樂部的同事和同行在內,幾乎沒人相信。”
中國健美界著名專家高炎先生也曾在一篇文章中,講述了他在美國的見聞:“我在2000年觀摩奧林匹亞先生比賽時,曾與世界頂級選手接觸和交流。那些職業選手、NPC的獲獎選手無一例外都在使用所謂的興奮劑,並且有專門的機構為他們研發。我想,興奮劑問題是導致健美項目至今都不能進入奧運會的最大障礙之一。”
“不吃興奮劑永遠練不好健美,外國高水準運動員都吃。但只是不易被查出的高級興奮劑太貴了,一針至少幾百塊甚至上千塊,一般人根本打不起”。一些被採訪的健美運動員坦率地告訴記者,如果條件容許,他們也想試服。
掙獎金當代言人
記者先後採訪了7名健美運動員,其中5位明確說:如果比賽有獎金,而且有公司資助先進的、不易被查出的興奮劑,他們可能會嘗試。
據了解,雖然由中國健美協會舉辦的任何比賽都沒有獎金,但近來由企業家資助、民間舉辦的某些健美比賽都設立數額不等的獎金,而且這些比賽大都不檢查興奮劑,這使選手服用興奮劑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一個名為‘中國奧林匹克先生’的健美比賽馬上開始了,聽說冠軍獎勵10萬呢。”一名健美運動員興奮地告訴記者。
一位業內人士還向記者介紹了一些其他的利益:首先成績好的運動員可擔任營養藥品的形象代理,向其他選手推銷營養藥品;其次是有些運動員本身也開健身房,如果獲得冠軍將會吸引更多會員;最後是很多興奮劑價格特別便宜、見效快,健美運動員如果靠服用輔助訓練的營養藥品,每年費用至少3萬元。可如果服用廉價的興奮劑,達到同樣效果只需要幾百元。
服藥“有依據”
“除非你是萬里挑一的天才,否則不服藥很難達到高水準。”
為什麼一定要服用興奮劑才能把健美練成國際水準?難道靠正常訓練和服用營養補劑真的就不行嗎?
有專業人士告訴記者:“根據人類的正常生理,不服用興奮劑確實達不到國際先進水準,甚至亞洲水準也達不到。除非你是萬里挑一的天才。像目前世界最佳健美運動員——美國的羅尼庫爾曼,臂圍超過60釐米。有人說他沒有服用興奮劑,但大多數人不相信這個說法。”
國內有健美高手在健美論壇發表了如下看法:“如果說藥物是毒瘤,我要說這是世界體育界必然滋生出來的毒瘤之一,沒有人希望透過藥物摧殘自己的身體,然後把自己變成個大怪物去拿那個冠軍。這真的都是世界健美協會領導人的錯——因為他們希望你們肌肉變得更大、更誇張。”
“補藥”搞到很容易
一些從國外進口的所謂“健美營養補劑”中,有些就含有違禁成分
採訪過程中,幾乎所有練習健美者都說,據他們所知藥品主要來自海外,透過外國人或港臺人士帶進大陸。但國家體育總局社體中心和體科所的相關人士說,在國內市場上銷售的一些進口的所謂“健美營養補劑”中,有些就含有違禁藥品。這些違禁藥品是某些不法商人為了牟利加進去的。
“他們大多是無辜的,但更多是無知的。”社體中心和中國健美協會工作人員說起因興奮劑問題被吊銷獲獎證書的幾位運動員時語氣中充滿了遺憾。“從事健美運動本身就是一件需要花錢的事情,因為健美運動員在如何吃飯上得下太大工夫,包括吃營養餐包,健美運動員服用興奮劑的現象相當程度上是因為不知道所吃的營養餐包中含有興奮劑成分。目前我國一些經銷商在經濟利益的推動下,經銷各種進口餐包,這些東西並沒有經過興奮劑檢測,導致了運動員的誤服。”
《中國體育報》一位記者在採訪此次健美比賽過程中發現,為數不少的營養品經銷商發放各種宣傳單,有的選手竟然拿起推銷的樣品就往嘴堜鞢A當記者上前詢問時,推銷商無不口口聲聲地承諾“經過了興奮劑檢測”。
記者聯繫上有參賽選手服用違禁藥物的一家健身俱樂部,該俱樂部媒體經理講述,他們俱樂部的這位選手賽前兩個月一直在山東某地訓練,其間吃了大量營養藥品,絕對沒有吃興奮劑,但最後藥檢被查出體內有興奮劑成分。
專家觀點 “科學用藥不毀身體,荒謬!”
雖然體育部門關於興奮劑對人體的損害進行了大量宣傳,但仍有健美練習者持反對意見。
一位網名叫“兵風”的健美愛好者在健身網上發表文章說:“一個香港60歲的健美老頭,說出來怕嚇著你們,他從50歲開始練健美的時候就在外籍教練的科學指導下使用注射並服用類固醇,並且定期做身體檢查。現在人家老頭60歲了身體不是也一樣好得很嗎﹖當然人家是有那個條件,咱們是不可能跟他們比的。但是這證明瞭一點——不過量使用的情況下類固醇沒有那麼可怕。”
“純粹是無知”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技研究所許友宣博士氣憤地說:“很多興奮劑是給病人治療的藥品,正常人服用肯定是有害的。”
許博士介紹:使用興奮劑絕對對人體有嚴重危害。科學研究證明,使用興奮劑會對人的身心健康造成許多直接和間接的危害。使用不同種類和不同劑量的違禁藥物,對人體的損害程度也不相同。一般說來,使用興奮劑的主要危害如下:出現嚴重的性格改變;產生藥物依賴性;導致細胞和器官功能異常;產生過敏反應,損害免疫力;引起各種感染𤦬如肝炎和艾滋病𡃤。
通常,使用興奮劑的危害主要來自激素類和刺激劑類的藥物。特別令人擔心的是,許多有害作用只是在數年之後才表現出來,而且即使是醫生也分辨不出哪些運動員正處於危險期,哪些暫時還不會出問題。
僅以多年來體壇最流行的禁用藥物合成類固醇為例,就可以看出興奮劑對人體健康的嚴重危害。服用類固醇可導致脂肪代謝紊亂、肝功能異常、頭痛、高血壓、禿髮、前列腺肥大、精液過少或無精、性慾改變、過度的攻擊行為等。而對女性的有害作用幾乎都是不可逆轉的,其中包括:引起月經不調和閉經、乳房扁平、陰蒂肥大、痤瘡、多毛症、嗓音低沉等。更可怕的還是那些尚未查明、潛伏期較長的副作用,例如導致癌症和胎兒先天畸形等。無數事實證明,在興奮劑這個“體壇殺手”面前,世界各國許多原本身強體壯的運動員輕易斷送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相關部門 開始嚴打健美違禁者
據了解,今年的全國健美錦標賽查出如此多的服用興奮劑者,國家體育總局加大檢查力度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
國家體育總局社會體育中心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國務院頒布的《反興奮劑條例》於今年3月1日起在全國施行後,社體中心馬上向全國相關體育部門發出了《關於在社會體育項目活動中貫徹〈反興奮劑條例〉有關問題的通知》。通知還明確了反興奮劑工作責任制。總局社體中心對所管轄項目的反興奮劑工作負主要責任,具體負責中心直接舉辦和承辦的國際、國內比賽活動的反興奮劑工作;各地社會體育項目管理部門具體負責本部門所管轄項目參加全國比賽及本地區舉辦比賽活動的反興奮劑工作。”
中國健美協會工作人員對記者說:“目前只要是健美協會主辦的比賽,肯定要進行嚴格的興奮劑檢查。” (責任編輯:朱鈴)
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health/2004-10/26/content_2138553.htm
體育總局體育科技研究所許友宣博士告訴記者,他們對健美比賽藥檢項目共有一百多項,並隨時根據國際反興奮劑機構傳真過來的禁藥名單進行調整。(記者 馬多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