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 新竹市 磅數 96.8磅 發文 115 註冊 2008/8/13 量級 羽量級 ★☆
|
因為寫論文的關係
所以當了很長一陣子的宅男
也和社會,流行,資訊等有些脫節
今天我發現奇摩多了個好玩的東西"全民話頭條"(也許存在很久了)
看到一堆人在反對消費券
總結他們討論的幾點,不外乎:
1.債留子孫
2.用完之後還不是打回原形
3.到底能不能救經濟
我來說一下略讀了這些文章心得:
1.大多數人在討論消費券結果連字怎麼寫都不會(把卷當成券)
2.很多人都是個人觀感,人云亦云
(常用的字詞為"我以為""我認為""我覺得""新聞說""誰誰誰說"典型的地球繞著他轉)
3.前後矛盾,情緒性字眼充斥
(像是有人說債留子孫,若有人回答:其實生活可以從小地方做起,你不要領券,政府就減少3600的支出.這時..他們會回答"X!這是義務也是權利!跟繳稅一樣...其實這沒有強迫性,這只是權利而已)
4.大多數人都在說自己不懂的東西
("我不懂政府的用意~不過債留子孫就是不好")
整體來說
政府推行消費券政策是依照經濟學的一個原理(一塊錢留通一百次就變成一百元)
當市場的錢不流通
經濟不活絡
是要有些震盪
所以能夠令市場經濟快速流通
800億可以變成8000億
政府發行消費券的一個目的
也有給失業或是近貧民眾一個大紅包的用意
這一點其實突顯出台灣社會福利的不足
像是失業給付
貧困救急
雖然有
可是除了金額不多之外
要嘛就是在行政程序上擔擱太久
假如我們要有像北歐般的社會福利
則稅金也必然會高得像北歐國家一樣
當然
這是一個方向,具體如何,從構想到立法,得依靠這方面的專家
社會福利問題應該要擺在一個急迫性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