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 彰化縣 磅數 1343.6磅 發文 1407 註冊 2004/7/7 下 量級 超重量級 ★★★★★
|
人們在凝視達·芬奇的不朽之作《蒙娜麗莎》時,常常會被畫中人物的微笑所迷惑。乍一看去,人們會領略一份安謐的微笑;進一步觀察,又會感到笑容消逝;再一看,笑容重現,繼而又退去……
為什麼這幅畫會產生這樣的神奇效果?在最近出版的美國《科學》雜誌上,哈佛醫學院的神經生物學家瑪格麗特·利文斯通對此作出了解釋。她認為,與其說蒙娜麗莎的神秘微笑與畫家的繪畫技巧有關,倒不如說它與眼睛的錯位有關。
利文斯通是研究視成像的專家,重點研究眼睛與大腦如何反映色差和亮度差。她認為,蒙娜麗莎微笑的時隱時現,其實是我們的眼睛運動的結果。按照利文斯通的分析,人眼通過兩個不同的區域來觀察世界。一個是中心區,被稱為視網膜的中央小窩,它讓人們看到顏色,認出印刷符號,辨別細節。另一個是外圍區,它分佈在中央小窩的周圍,是人們區別黑白、捕捉運動、分辨陰影的區域。當人們觀察別人時,常常注視對方的眼睛。在欣賞《蒙娜麗莎》這幅畫時,人們首先注意的也是人物的眼睛。當觀察者眼睛的中心區在蒙娜麗莎的眼睛上時,「外圍區」視線會落在她的嘴上。由於外圍視區不注重細節,因此它會很快地注意到蒙娜麗莎顴骨的陰影,這些陰影又恰恰使人們意識到笑容的存在。但是,當直接觀察蒙娜麗莎的嘴時,人眼的中心區又不會注意到陰影,所以「人們永遠無法從她的嘴上看到笑意」。由此,利文斯通得出結論:蒙娜麗莎的笑容時現時隱,完全是因為觀察者的視線在其臉上游動產生的效果。
利文斯通還說,電影演員吉娜·戴維斯也表現出一種與蒙娜麗莎類似的效果,她給人留下了無時無刻不在微笑的印象,因為她的顴骨十分明顯。
利文斯通讚歎說:「達·芬奇是一位天才,他從真實的生活中捕捉到一些不易為人們注意的東西,讓我們這些人困惑了500年。」但是,利文斯通也無法解釋為什麼其他畫家迄今都無法複製出原作的這種效果。她認為,若想完美地複製這幅畫,就必須在畫蒙娜麗莎的嘴時將視線移開。如何能做到這一點?恐怕就是另外一個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