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S 新聞與謠言
版主take
首頁,訓練動作教練文章:運動要點,新知,名人講談..本站健身討論版各部位肌肉名稱照片,專欄,健身房資訊等鐵克粉絲團相關網站連結行動版鐵克
顯示全部圖片1 顯示全部圖片2 回本版列表 本版其他副討論版 跳頁 選擇討論版 所有討論版 短訊息(PM) 【訪客 登入

與癌症和平相處不是夢

樓主: erick(新哥)( male) 2006/02/21 14:16:47 61.228.85.xxx
來自 台北市
磅數 1594.9磅
發文 1281
註冊 2003/2/4 上
量級 超重量級
★★★★★


【聯合新聞網 記者林進修/專題報導】

長久以來一直令人聞之色變的癌症(新聞、網站),有可能搖身一變為類似高血壓、糖尿病的慢性病嗎?醫界的答案是肯定的,只是仍需一段時間來實現。

自從前往美國哈佛大學攻讀癌症生物學博士以來,台北醫學大學生物醫學材枓研究所副教授鄧文炳即積極投入癌症相關研究,對癌症有相當深入的了解。 去年3月,他刊登於「癌症彙報」(Cancer Let-ters)的一篇「癌症逆轉」論文,就是他打算把癌症納入慢性病範疇的一個里程碑。

鄧文炳表示,癌細胞演化可分四部曲。當正常細胞在遺傳、化學物質、放射線、病毒等致癌因子影響下,即有可能進入「誘發期」;當上述影響的效應擴大,就會進入「促進期」;在發炎、內分泌及營養物質等病變因子持續刺激下,隨即進入癌前病變的「變化期」;一旦癌細胞侵入或轉移到其他器官,就進入所謂的「轉移期」。

當整個演化過程還停留在促進期及變化期之間時,仍屬可逆階段,可經化學預防療法予以阻斷。若未及時因應,致使癌細胞演化進入變化期,癌細胞就會適應人體的內在環境,且能避開免疫體系的攻擊。

更可怕的是,此時癌細胞會「召喚」幹細胞過來,為其所用,比如幫癌組織製造血管、內質細胞及毛囊等腫瘤(新聞、網站)擴大蔓延所需的物質,其行徑有如武俠小說中的「吸功大法」。一旦到了這個地步,想攔也攔不住,只能眼睜睜看著癌細胞為所欲為,進而跨過轉移期的門檻。

為了避免事態擴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鄧文炳強調應將癌細胞演化阻隔在促進期,不容越雷池一步。他常把癌細胞比喻為現實社會裡的「黑道份子」,只要及早約束,並將它收容在促進期這個「中途之家」,它就不會繼續坐大,也不會成為無惡不作的「黑社會老大」。

要如何才能把癌細胞困在促進期?鄧文炳提出了「癌症逆轉」的觀念。

他解釋,根據統計,每一萬名癌症病患中,就有一人可能不藥而癒;若以微觀視之,就是每一萬個癌細胞中,可能有一個會逆轉為「類正常細胞」;若以更微觀的分子觀點視之,那就是每個癌細胞中,可能有萬分之一逆轉成「類正常細胞」的機率。

在此一觀念下,如果能透過藥物的使用,把癌細胞萬分之一的逆轉機率提高到千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這些有正常細胞特性的「類正常細胞」,就會表現出「接觸抑制現象」,抑制細胞不必要的分裂及轉移,進而壓縮癌細胞發展空間,使之無從發威,只好和正常細胞和平共處。

鄧文炳形容這是「人癌共生」的境界。他說,日本極富盛名的「金銀婆婆」過世後,醫師發現她們體內竟存在多種癌細胞,在在顯示長久以來癌細胞和正常細胞確實和平共存在一起,井水不犯河水,日本也因此有「長壽癌」的說法。

鄧文炳認為,在「癌症逆轉」機制下,人體內雖然偶有正常細胞會走上癌化之路,卻也有腫瘤抑制基因來把關,不致失控。

腫瘤抑制基因有很多種,p53及Rb(網膜芽細胞癌基因)即為當前最有名的兩種,只要能善用這些腫瘤抑制基因,就能讓「癌症逆轉」發揮功效,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經過多年努力,鄧文炳和北醫研究團隊已建立一個評估「癌症逆轉」的作業平台,並從一帖由15種中藥材組成的複方中藥方中,找出牛樟芝(新聞、網站)可增加p53的數量並增強其表現,具有「癌症逆轉」功效。經進一步分析發現,這些功效來自於牛樟芝的三 類成份。

鄧文炳表示,癌細胞能在人體內存活這麼久,一定有其特殊之處,既然我們投入那麼多醫療資源還無法殲滅它們,那就不妨退一步路,試著和它們和平共處,把癌症「馴化」為一如高血壓、糖尿病的慢性病。



癌症與慢性病畫上等號 指日可期
【聯合新聞網 記者林進修/報導】
「癌症逆轉」(Cancer Reversion)是最近幾年興起的一門腫瘤生物學理論,新光醫院腫瘤治療科主任季匡華認為,當醫藥界治癌觀念從「毒殺癌細胞」轉為「與癌共生」後,癌症和慢性病畫上等號的日子,不再遙不可及。

季匡華說,長久以來醫藥界的治癌觀念,始終不脫「毒殺」兩字,幾乎所有治癌藥物的開發,都以短時間內殺死大部分癌細胞為目標,進而讓腫瘤體積縮小一半以上。不過,他強調,這些藥物既能毒殺癌細胞,當然也會傷及正常細胞,對癌症患者來說,無異是另一種傷害。

自從肺癌治療藥物「艾瑞莎」問市以來,全面毒殺癌細胞的治療觀念,才明顯轉向。季匡華表示,繼生長因子阻斷劑「艾瑞莎」後,已經上市或即將上市的十餘種治癌藥物,不管是補充治癌基因、抑制血管增生或抗體治療的藥物,還是提升癌患免疫力的免疫治療藥物,都著重於減緩癌細胞成長速度,或抑制癌細胞的新生,把癌細胞的威脅降至最低。

季匡華將這種新的治癌觀念形容為「與癌共生」,不再和癌細胞殺得你死我活。在這種治癌觀念下,醫藥界不再斤斤計較於能否在最短時間內把大半癌細胞殺死,而是評估癌患治療後的存活期、無疾病期是否明顯增加,以及生活品質。

正因不再和癌細胞正面對決,美國醫界期許到了2015年那年,癌症死亡率可減至目前的一半。季匡華說,雖然目前仍不乏質疑聲音,但他深信不疑,相當樂觀。他甚至相信,只要癌患存活期延長,生活品質也有效提升,癌症就有可能和糖尿病、高血壓一樣,成為慢性病家族的一員。

財團法人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則表示,這的確是當前的治癌趨勢之一,但他認為若改以「誘導癌細胞良性分化能力」,也許更能精準表達出讓癌細胞失去致癌能力的治療精神。


回應
前往討論版 | 跳頁 :
健身房首頁文章佈告欄BBS訓練與比賽動作資訊會員相關功能鐵克起源與聲明聯繫我們 | Xmall購物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鐵克健身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