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 台北市 磅數 1594.9磅 發文 1281 註冊 2003/2/4 上 量級 超重量級 ★★★★★
|
【楊清雄】
吃魚有益健康,但因環境汙染嚴重,如何挑選、食用漁貨才安全?新光醫院腎臟科醫師江守山提出十種「撇步」,供民眾參考:
一、肉質顏色過紅、過白都不吃:過紅可能是被充灌一氧化碳,過白可能泡過雙氧水。
二、水色不對不吃:魚塭的顏色應呈現淡綠色,標榜活魚多吃的餐廳,水族箱的水則應該呈現透明無色。
三、醃製品不吃:鹹魚、鹹小捲、鹹魚乾等,含鹽量過高,肉質如何也不得而知,加上醃製品容易有亞硝酸,易與發酵物結合成致癌物。
四、超量生產的漁貨不吃:例如陽澄湖的大閘蟹熱賣時,不肖商人可能會利用抗生素來縮短大閘蟹生長時程,選購這種「大市」的漁貨,最好要小心。
五、價格離譜者不吃:經檢疫進口的大閘蟹,每隻行情至少三百元,若有商人推銷一隻百元的大閘蟹,若非品質有問題,就是冒牌貨。
六、魚皮、內臟、脂肪少吃:戴奧辛、汞、銅、鉛等,多半會累積在這些部位。
七、大型深海魚少吃:由於大魚吃中魚,中魚吃小魚,所以,大魚體內所累積的環境毒素非常可觀,儘量少吃為妙。
八、大陸水產少吃:大陸自然環境破壞嚴重,加上漁貨保鮮設備不足,商人多半利用人工方式來製造生鮮假象,這也是為何大陸漁產屢被檢驗出含有福馬林、孔雀石綠、抗生素的原因。
九、生魚片冷凍後再吃:吃生魚片最怕魚肉上的細菌、寄生蟲,低溫冷凍可以殺死寄生蟲,抑制99%以上的細菌。
十、魚肉、盡量以烤、蒸、煮烹調:若用油炸、煎煮,容易吃到過量油脂,並不健康。
【2006/04/15 民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