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 台中市 磅數 300.2磅 發文 147 註冊 2005/9/1 下 量級 輕中量級 ★★☆
|
可以找找看你想要知道的資訊 蠻棒我絕得
關於能量 關於代謝 關於運動 何謂“洩氣“ 肌肉與重量訓練
影響運動的能力 再生氣 訓練的特殊性 warm-up與warm-down
關於訓練 運動與營養 身體的組成 運動引起的病症
--------------------------------------------------------------------------------
一、能量的定義為何?
能量的定義是指完成作業(工作)的能力,而作業(工作)則指涉某距離過程中力量運用的結果。能量的分類,包括:運動能量(kinetic energy),與動作有關,例如揮棒的動作;潛在能量(potential energy),指能量存在於某種狀態中,如弓處於彎曲狀態;化學能量(chemical energy),屬於潛在能量,諸如存在於我們所吃食物中的能量。
二、能量單位是什麼?
能量評估的單位有卡(calorie)及千卡(kilocalorie)兩種,所謂卡意指使一克水升高溫度1℃所需的熱能的量。而千卡就等於是1000個卡。
三、何謂有氧代謝及無氧代謝?
「代謝」一詞所指的是在人體內製造產生ATP的一運串不同的化學反應。而有氧代謝(aerobic metabolism)的意義是指此代謝過程中有氧氣參與,但其化學反應產生合成的ATP。無氧代謝(anaerobic metabolism)則恰好相反,其合成ATP的化學反應過程無需氧氣參與。
四、何種食物為運動時主要的燃料來源。
運動的主要食物燃料是碳水化合物及脂肪。雖然,碳水化合物(肝醣及葡萄糖)是較重要的燃料,然而持續數小時或更長時間的耐力運動,脂肪更甚重要。當肌肉肝醣消耗後隨即產生肌肉疲勞,因此隨時維持足夠的肌肝醣儲存是重要的。
五、運動後需要多少時間才能恢復完全?
運動後需要多少時間才能恢復完全的問題,需根據運動的類型而定。通常高強度且短時間的運動(如短跑),恢復時間可能要一小時或少於一小時,才能滿意於再一次的能力表現。然而,長時間且低強度的耐力性運動(如馬拉松),可能需要數天的時間才能達到完全的恢復。完全恢復的重要因素有:(1) 磷酸肌素、氧合肌球素及肌肝醣儲存的再補充。(2)血液及肌肉中乳酸的排除。其中,磷酸肌素與氧合肌球素的再儲存相當迅速,而肝醣的再還原較慢。乳酸的排除約在一至三小時內完成。
六、肌肝醣儲存的再補充需多久時間?
首先需視引起消耗的運動型態而定;例如,運動員經由長時間持續運動之後的肌肝醣再補充,需要四十六小時方能完成,而且在恢復期間供給運動員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飲食。大約有60%的儲存是於恢復期最初的十小時內再補充完成。短時間,高強度的間歇運動,其肝醣儲存的再補充在廿四小時內完成(恢復期間碳水化合物的攝取可以保持正常)。這種運動型態,在恢復期最初五小時內的儲存再補充約達45%。而且,間歇運動後的三十分鐘內,部分的肝醣再補充可由單獨的食物攝取來取代。
七、何謂〝洩氣〞(staleness)?
〝洩氣〞的原因尚未被確定,但是這種狀況可能與慢性疲勞的產生有關。某些運動,尤其是耐力運動,當強度耐力訓練致使肌肉肝醣的儲存降低超過數天,慢性疲勞的現象便可能產生(例如在正常碳水化合物食物攝取的情況下,致使作業肌肝醣儲存戲劇性地降低的訓練計劃)。引起〝洩氣〞的可能原因,除了慢性疲勞之外,可能與心理因素也有關連,如厭倦、壓抑及缺乏興趣等。
八、〝緩和活動〞在生理學上有何意義?
緩和活動最重要的生理效果,或是迅速排除肌肉及血液中的乳酸(如果沒有緩和活動,乳酸的排除可能花費兩倍的時間)。迅速的乳酸排除,可能有助於減輕其後的酸疼及僵硬現象。
九、引起肌肉組織酸疼的因素是什應?如何才能減輕其症狀?
引起肌肉組織酸痛的原因雖然很多,然而最主要的原因是肌肉結締組織的傷害。像是離心收縮被斷定是肌肉疼痛的因素,因為這些現象對於結締組織可造成最大的張力。(等速收縮所產生的肌肉疼痛最少,其因是張力在整個動作過程中均受控制,因此減少其對結締組織的傷害)。截至目前為止,尚無確實肯定的方法足以克服肌肉疼痛的發生,但是,充份實施伸展運動,顯示不僅有助於肌肉疼痛的預防,而且可以解除已存在的肌肉疼痛。因此,充足的熱身運動可以將肌肉組織的疼痛減至最低(熱身運動應隨著運動強度的增加而增進)。
十、引起局部肌肉疲勞的因素是什麼?
這並不是個容易回答的問題,然而局部肌肉疲勞的部位似乎是拘限於會縮的機轉 ,例如與神經肌* 能相對立。最可能引起局部肌肉疲勞的原因是肌肉與血液中乳酸的堆積,這類型的疲勞發生於短時間且高強度的運動方式之後。而耐力運動之後所引發的疲勞,並非是乳酸堆積所造成,而是由多種因素所引起,像是肌肝醣儲存的消耗、低血糖、肝臟肝醣的消耗、身體水份流失(脫水)、身體電解質的流失(例如鹽、鉀)、體溫上升及厭倦。
十一、重量訓練有助於運動成績表現嗎?舉重的人不會造成〝肌肉僵硬〞且喪失柔軟性嗎?
目前已有確實的研究証明、設計適當的重量訓練計劃,將有助於很多運動技能的改善(值得注意的是,部份研究結果卻有爭議的發現)。不過,可以確定的是:舉重不會使訓練者〝肌肉僵硬〞或致使他們喪失柔軟性。事實上,柔軟性可因重量訓練而獲得改善,而〝肌肉僵硬〞一詞是誤稱且沒有科學基礎。肌肉大小的增加,無疑的是重量訓練的結果,但是並未達限制關節活動範圍的程度。
十二、致使肌肉更為強壯的因素為何?
肌肉中與肌力有關的唯一最重要的改變,是現存肌纖維橫切面的增加。而肌纖維橫切面的增加是由於每一肌纖維的肌原纖維數較多,總蛋白質量較多,以及結締、腱與韌帶組織大小及力量的增加所致。這種肌纖維大小的增加,我們稱之為肥大。在某些動物的研究中,發現肌力訓練結果導致肌纖維數的增加。如此的效果可能是種縱向肌纖維分裂的結果,當然也能增加肌肉尺寸的大小,但是這種肌纖維的分裂現象並未發生於人類。
十三、可能由單獨一種重量訓練計劃獲得肌耐力與肌力嗎?
利用高負荷-低反覆的訓練,便能同時獲得肌耐力與肌力。通常,肌耐力也可以從低負荷-高反覆的訓練中獲得,但是卻不能獲得肌力。
十四、什麼是循環訓練?它對於運動員競賽準備有否效果?
循環訓練是指運動員必須在現定的時間內,以特定的運動方式完成一組包含多數運動站的訓練方法。運動方式通常是以重量阻力運動為主,而跑步、游泳、騎單車、柔軟體操及伸展運動也可以包含在內。因此,循環訓練可以設計作為增進肌力、肌耐力、柔軟度及心肺耐力的訓練方法。循環訓練可以推荐做為一種有效的訓練技術,尤其是季外訓練計劃,特別是針對運動中需要高水準肌力、動力及耐力,而心肺耐力需求較低的運動員。
十五、重量訓練計劃對於男女運動員的影響有何差異?
重量訓練對於男女運動員的影響並無差異。然而,女性的肌肉肥大比例較少於男性,甚至相對肌力的獲得也是一樣。這種現象雖然可能有睪脂酮(一種男性荷爾蒙)的參與,但真正原因並不知悉,通常,女性的睪脂酮量少於男性,因此所謂雄糾糾氣昂昂的重量訓練效果,並不會出現於女性。
十六、每週五天,每天一次,以最大肌力的三分之二實施持續等長收縮達六秒鐘,將可顯著增進肌力嗎?
是的。然而很多研究指出,以五∼十次最大收縮,每次持續五秒鐘,每週訓練五天,將可獲得較大的肌力。
十七、能產生顯著肌力的重量訓練計劃需時多久?
任何型態的重量訓練計劃,其肌力的獲得在每週訓練三次,持續四週的訓練中可能會有明顯的效果,如訓練持續進行,肌力的獲得將更為顯著。
十八、肺換氣會限制運動能力嗎?
不見得,至少不會發生在健康人的身上。
十九、職業運動員經常在暫停或休息期間攝取純氧,其對恢復或能力表現有實際的效果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根據運動員是在海平面或高地競技而論。對海平面而言,空氣中氧的分壓足以使氧與血紅素的結合呈飽和狀態。因此,在海平面時無法藉由攝取純氧提昇氧分壓,以使血紅素結合更多的氧氣。少量溶解於血漿的氧量可能有所助益(每100ml血液少於2ml),然而所溶解的氧量仍然低於血液所攜帶總氧量的 10%。研究指出,在海平面時攝取100%的氧氣,並不能加速恢復或提昇運動能力。另一方面,高於海平面的高地,其空氣中的氧分壓已降低,因此攝取 100%的純氧將能顯著增加血液的攜氧能力。在高地的狀態下,暫停時間內補充氧氣,應該有助於運動員的恢復及其運動能力。
廿、抽煙如何影響運動能力?
抽煙之所以會影響運動能力,主要是氣道阻力的增加與血液攜氧量的降低所致。氣道阻力的增加是長期吸煙的特殊結果。嚴重時,可能導致耐力能力的降低。值得注意的是,在運動之前廿四小時戒煙,其額外增加的氣道阻力會明顯減少。因此,耐力運動員果真無法戒煙,至少在競賽的這一天暫停吸煙,以增進其運動能力表現。血液攜氧能力的降低是由吸煙的副產物一氧化碳所造成。一氧化碳與血紅素的結合能力大於氧氣。因此,當一氧化碳與氧氧同時存在,且為吸煙者吸入時,一氧化碳與紅血素的結合較為迅速,在氧與一氧化碳不能同時被紅血素所攜帶的情況下,便產生血液攜氧能力減弱的結果。
廿一、何謂「再生氣(second wind)」?其因為何?
所謂再生氣是指在長時間運動的過程中,由運動初期所產生的苦惱或疲勞的感覺,經持續運動後突然轉變為舒暢的感覺的一種變化。這種舒暢感覺的轉變,被認為可能是呼吸調整的反應,而獲致再生氣的其他因素,可能包含有:乳酸的排除、充份的熱身、肌肉疲勞的解除、以及心理因素等。
廿二、何謂身側如針刺?其因為何?
身側如針刺是體側或肋骨內部的一種劇痛。這種現象經常發生於運動初期,以及持續運動時的低潮階段。某些人會因這種劇痛而必需使運動慢下來或停止運動。劇痛的原因被認為與橫隔及肋間肌肉血流不足而導致缺氧有關。而如何預防體側劇痛卻如同如何解除劇痛般,仍然是一個尚待解決的問題。
廿三、何謂訓練的特殊性?
最簡單的意義是訓練結果所產生的變化,大部份與所運用的訓練型態有特殊的關係。例如,一種反覆衝刺的訓練計劃,將可發展衝刺所需的特殊生理能力。以游泳進行訓練的計劃,將可發展游泳的能力,而這些能力不為跑步或騎單車所需。透過等長訓練以發展等長肌力,比利用等張訓練方式來得好。(運動員參與一連串季節性運動,尤能顯示運動訓練的其他特殊性。如美式足球運動員雖擁有良好的足球運動條件,但是在籃球訓練的第一天卻對籃球場邊線距離跑得很辛苦。)
廿四、熱身運動的價值何在?
熱身運動可以:
(一)提昇身體與肌肉的溫度,促進酵素功能,增加血流及使更多的氧氣為肌肉使用。降低運動員運動的危險性(如果沒有熱身運動,突然的劇烈運動可使心臟的血流不足)。
(二)減少類似肌肉及關節的傷害。
(三)調整運動員的心理狀態(沒有先前的熱身運動,運動員可能會有一段困難的時間)。
廿五、何種運動型態才足以熱身?
伸展運動,柔軟操及正規的活動依序實施,其中,最重要的是伸展運動。良好的伸展運動需20∼30分鐘才能完成。
廿六、何種運動型態才足以使身體緩和下來?
欲使身體從運動中緩和下來,原則上與熱身運動相類似,祗是程序相反而已。其中,最重要的階段是正規的活動與伸展運動。
廿七、什麼是「運動員的心臟」?
「運動員的心臟」是一個描述心臟肥大(心臟尺寸的增加)的舊有專門術語,且大部份運動員均有的現象。其最初的內涵是退化之意,亦即,認為運動訓練導致心臟肥大是病態的,而且是危險的。然而,目前証實來自長期運動訓練所導致的心臟肥大,能大大改善心臟的能力。
廿八、每天二次,甚至三次的訓練次數,其效果優於每天一次的訓練嗎?
有關這方面的研究並不足道,然而目前研究證實,多於每天一次的訓練是不必要的,但是對於耐力跑者及游泳選手,常需要每天兩次的訓練課程,以增加其訓練量。值得注意的是,太多的訓練量,含綜合性的訓練,將可能提昇慢性疲勞的危險。
廿九、最能影響訓練效果的因素為何?
雖然有很多因素能影響訓練效果(例如訓練的次數及持續時間),但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可能是運動強度。訓練強度特別對間歇訓練計劃的效果,造成實質上的影響。
卅、由於訓練強度相當重要,應如何決定適當的強度水準?
教練及運動員用以確定適當運動強度的最簡易方法,是測取運動的心跳率反應。對於耐力運動員,其強度應該在最大心跳率的85%至90%(最大心跳率可以220減去運動員的年齡來評估)。而對於以衝刺為訓練方式的運動員,其強度應為運動時心跳率每分鐘180次或更多。
卅一、男女性對於訓練的反應是否不同?
對於同等運動強度的訓練干擾,男女兩性的反應並無特別的差異。
卅二、月經會影響運動的能力表現嗎?
不會。對於大部份的年輕女性運動員,其能力表現並不受到生理週期的影響。同樣地,緩和的運動對於月經失調並不能有顯著的效果。事實上,經常從事運動的女性,經痛的現象會比坐式生活的女性少。然而,相當強度的訓練,對某些運動員而言,會導致無月經現象,特別是耐力跑者,慢跑者及體育教師。無月經現象是暫時性的,隨著強度訓練的結束而消失。
卅三、有何補充訓練方法可增進跑速?
普遍用於增進跑速的方法是用繩拖(藉汽車),下坡跑(傾斜路跑),上坡跑及原地跑步機衝刺。一些教練及運動員利用這些方法,成功地增進衝刺的速度。然而,以這些主題從事研究的不多。在此,必須提及的是,補充原地跑步機上的運動(不是衝刺),可以獲得配速及節奏的感覺,或許有助於耐力運動員的能力改善。
卅四、能否結合在海平面的訓練,以增進海平面耐力表現訓練的效果?
理論上應該是可行的,然而研究結果卻顯示有其各自的效果。在此,必項切記的重要的條件是高地高度不宜太高,不得高於7,500英呎(2,400公尺)。其他考慮的因素是持續停留於高地的時間(不超過四週)及必須在海平面維持規律的訓練計劃。
卅五、耐力運動員與非耐力運動員的訓練次數是否不同?
是的。耐力運動員的訓練,建議每週為四至五天。跑者及游泳運動員,短期的訓練次數可以增加到每週六天,甚至七天。非耐力運動員,每週訓練三天應該是足夠的。
卅六、運動員參與劇烈訓練計劃時,需要大量蛋白質的補充嗎?
不,即使是強度的訓練,運動員蛋白質的需求仍和非運動員一樣(每公斤體重含一克蛋白質)。尤其是以藥丸及粉狀型式的額外蛋白質量的攝取,在運動訓練期間既不需要且不予推荐。
卅七、很多教練甚至醫師,建議運動員補充含大量維他命及礦物質的飲食,這樣的補充有需要嗎?
不需要。勿需根據科學的驗証,相反地,很多運動員及教練們相信,攝取多於每日基本需求量的維他命及礦物質,並不能改善其運動能力的表現。事實上,過多脂溶性維他命(A、D、E、K)的堆積,可能引起毒性的效果。每日維他命及礦物質的少量需求,很容易由不同的普通飲食來配合。(唯一例外的可能是女性運動員的鐵質需求,尤其是月經有大量血液流失的人。女性經劇烈運動訓練之後,血液中的鐵質含量,發現有顯著降低的現象。然而,由於鐵質藥物的過量攝取可能造成中毒,因此,鐵質的補充應該由醫師來決定。)
卅八、運動員營養方面的需求如何?與一般非運動員有何差異?
就營養學的觀點言,運動員所需的營養跟一般人沒有兩樣。然而,運動員的熱量需求通常較高(在強度訓練期間每天需5000至7000卡)。同時,為攝取每天5000至7000卡的熱量,運動員可能每天要吃五至六餐。
卅九、正確的肝醣負載(glycogen loading)或超補償為何?其能影響能量表現嗎?
肝醣負載是一種飲食處理的技術,通常與運動相結合運用,以增進肌肝醣的儲存(配合運動可增加平常儲存量的二至三倍程度)。這種技術可分為三種不同的方式:(1) 持續三或四天攝取高碳水化合物含量的飲食;(2) 藉助高強度運動消耗肌肝醣,之後再連續三天攝取高碳水化合物含量的食物;(3) 利用運動消耗肌肝醣,並連續三天攝取高脂肪及蛋白質的食物,之後再連續三天攝取高碳水化合物含量的飲食。雖然肌肉肝醣儲存與耐力的表現之間的正面關係已被肯定,但是,肝醣負載並不能對所有運動員的嘗試產生效果,例如,僵硬與沈重的感覺,經常與肝醣負載有關,因為水份伴隨額外的肝醣而儲存。此外,持續的肝醣負載可能引起胸痛及肌血球素尿(myoglobinuria)的發生。
四十、競賽前的飲食內容應該如何?
首先,必須強調的是沒有已知的食物,能在競賽前幾小時攝取而產生〝超級〞的能力表現。碳水化合物應該是所謂的競賽前飲食的主要成份,且需在競賽前二至三小時攝取。然而,必須注意的是大量糖份的攝取,尤其是以液體或藥丸型式,不得於運動前一小時內實施。脂肪在競賽前攝取也很好(至少在運動前三至四小時),因為脂肪的消化較慢。最後,競賽當天運動員的飲食,不應與其正常飲食有天壤之別。
四十一、很多人主張耐力競賽前30至45分鐘攝取葡萄糖丸,蜂蜜及其他大量糖份,將有助於能力的表現,是真的嗎?
根據最近的研究發現每次30分鐘的運動,運動前45分鐘攝取75克(2.6盎司)的糖,會刺激產生胰島素。其結果造成了運動時血液攜帶葡萄糖的可利用性確實降低,因而較依賴肌肝醣以作為能量的來源,而導致肌肝醣的消耗較快且加速疲勞。
四十二、液體的競賽前飲食是理想的嗎?
對大部份的運動員而言是理想的。目前已有很多種有效的液體烹調法,可提供做為良好的競賽前飲食。美味且易於消化的液體競賽前飲食,不僅可以提供均衡的營養,而且提供能量的攝取,水份及解除肌餓,同時,對於腸胃失調的危險較低。運用液體飲食時必須有一段調適期,因為對大部份的運動員而言,液體飲食將是一種新的經驗,教練應該在運動季節前指導液體飲食的運用。
四十三、長時間的耐力運動應攝取糖份嗎?
是的。一般認同在長時間運動時攝取一些液體葡萄糖,將有助於減少肌肝醣的消耗,且能延遲或預防血糖過低現象的發生,而有助於降低疲勞。糖份的濃度,建議每100ml的水應含2.5g的糖,過多的糖濃度會使胃部排空產生遲緩。
四十四、傳聞從事耐力運動前飲用一杯或二杯咖啡,能促進其能力表現,是真的嗎?
是的。最近研究証實咖啡鹼是種〝產能的〞或〝產生功的〞物質,尤其是咖啡鹼能有效輔助耐力的表現。據評估,像26英哩馬拉松的耐力項目,運動員在運動前飲用一杯咖啡,可促進其運動時間縮減約十分鐘。
四十五、攝取酒精能對運動的能力表現產生什麼效果?
少量酒精的急速攝取,在反應時間、協調、準確性、平衡、力量、動力、局部肌耐力、速度及心血管耐力方面,具有負面的效果。
四十六、身體的主要組成為何?與運動能力表現有何關係?
身體的兩種主要組成是脂肪及非脂肪重(也稱之為淨體重)。身體脂肪儲存量是以脂肪儲存細胞的數量及大小來決定。一旦成人期到達後,脂肪細胞數量便固定且無法改變。而非脂肪重或淨體重,主要在反映骨骼肌質量,以及其他組織與器官的重量,如骨骼及皮膚。運動員通常比非運動員,擁有較低的體脂肪及較高的淨體重,而淨體重與運動的能力表現有正面的關係。由於女性通常擁有較大的相對體脂肪及較少的絕對淨體重組成,因此女性在大部份的體育活動中較為失利。
四十七、有簡易的方法可提供教練用以評量其運動員的身體組成嗎?
是的。可以藉助皮脂厚的測量來了解皮下脂肪之身體組成情形。雖然這種測量方法需要一些練習,然卻為很多醫生、訓練員、教練及體育工作者成功地運用。評量身體組成最準確的方法是水中稱重法(underwater weighing),但是這種方法需要特殊的器材及技術。
四十八、教練如何運用運動員的身體組成做競賽的準備?
教練可以有很多方法,利用已知的運動員身體組成,以輔助運動員做競賽的準備。例如,利用身體脂肪重與淨體重的變化,來評估訓練計劃的有效性(注意:訓練對於身體組成較之總體重為適當)。摔角教練特別發現,在決定其摔角選手應隸屬之重量等級中,與脂肪量有關的資訊最為重要。
四十九、當運動員需要增加體重時,最重要的考慮是什麼?
首先,運動員應增加其非脂肪重而不是脂肪重。其次,為增加體重,熱量的攝取必須大於熱量的消耗。為增加一磅的非脂肪重(主要是肌肉),需要額外攝取約2500卡的熱量,且每週增加的體重以不超過2或3磅為原則。為確定額外熱量的攝取,主要用以構成肌肉,必須在攝取高能飲食期間,從事強度的訓練計劃,尤其是重量訓練。
五十、應該告訴運動員那些有關降低體脂肪的知識?
第一,當任何一位運動員評量結果擁有低於7%的體脂肪重時,除非在醫生的監督之下,否則不予鼓勵其降低身體的脂肪含量。第二,降低一磅的脂肪需要額外消耗3500卡的熱量。第二,理想的脂肪降低速率為每週二至三磅。第四,要熱量缺乏,應該由增加消耗及減少熱量的飲食攝取來互相配合。
五十一、有安全的方法可提供摔角選手來降低體重嗎?
是的。可以由人體測量法來預測最低體重。此外,美國運動醫學學院有出版關於摔角選手降低體重的正確敘述的刊物。每位摔角教練應仔細閱讀這些陳述並遵守這些建議。
五十二、脫水的生理反應為何?
脫水或身體水份過份流失所產生的生理反應是:
(1) 肌肉力量的降低。
(2) 作業時間的減少(運動時間無法持久)。
(3) 較低的血漿及血液量。
(4) 在非最大負荷條件下作業,心臟的功 能衰退。
(5) 攝氧量較少。
(6) 溫度調節機轉受損。
(7) 腎臟的血流及藉腎臟過濾的液體量減少。
(8) 肝臟肝醣儲存的消耗。
(9) 增加身體電解質量的流失。
五十三、在訓練季期間穿著橡膠製的汗衣(sweatsuit),能使運動員的體重降低產生效果嗎?
絕對不可能!穿著橡膠衣所減少的重量將全部是水(汗)而不是真正的體重。尤其是穿橡膠衣時,體脂肪既不可能分解,也不可能透過任何方式使其消失。有計劃的經由流汗而引起大量水份流失,以達降低體重為目的,是一種非常危險的方式。穿橡膠衣除了引發嚴重的熱病及其他有關健康的問題之外,一無是處。
五十四、運動員在訓練與比賽時,應否允許其飲水?
是的。運動員練習及比賽時,水的利用不要加以限制。飲水時間應安排每隔10至15分鐘一次,且應鼓勵運動員每次飲水量要少(3∼6盎司)。這種方式比每隔一小時,運動員可能的牛飲方式,更具生理學的意義。
五十五、練習或比賽時攝取冷水,會引起胃部抽筋嗎?
不會。胃部抽筋的發生,認為是水份攝取量的問題遠甚於水的溫度。研究發現水溫介於45∼55℉(7.2∼12.77℃)時,胃部的排空功能比溫水來得快。
五十六、運動員在熱天氣下需要鹽片嗎?
通常是不需要的。在熱天氣下,經由汗而流失的水份多於鹽份。攝取鹽片,尤其是沒有足夠的水時,其情況比沒有攝取鹽片更糟。對大部運動員而言,由正常飲食中所獲得的鹽份已是足夠。
五十七、熱適應計劃為何?
熱適應能促進循環及排汗機轉對散熱的功能,因而稍微提昇了皮膚及身體的溫度。熱適應可經由四至八天的調整計劃來完成,且其運動應逐步增強,並於熱環境中實施。首先,在熱適應調整計劃中應包含短時間能完成的運動期,每天延長完成練習時間約10至20分鐘,直到全部練習期均能完成為止。在適應訓練期間,應提供充份的水份,如限制水份的攝取,則將延遲適應的過程。
五十八、熱病的訊號及症候為何?
熱病的早期警示症候包括如下:
(1)胸部及手臂的毛髮聳立。
(2)感覺寒意。
(3)頭部有悸動壓力。
(4)出現反胃及不穩定的現象。
每一教練及運動員應該能迅速地辨認這些症候,因為這些症候的顯現正表示一種緊急狀況,如果產生暑熱病(heat-stroke)則相當危險。暑熱病是最嚴重的熱病,因為排汗機轉已破壞,患者呈現乾熱的皮膚,體溫迅速上昇(如果超過105℉(40.55℃),不可反逆的變化可能發生),此外,患者會喪失意識。
五十九、如果運動員已有熱病現象發生,教練應如何處置?
(1)迅速脫掉患者的所有衣服。
(2)利用可資利用的物質,立即實施冷卻處理(例如花園水管、冰袋或澆冷水)。
(3)召喚緊急交通工具及通知能處理熱病患的醫院。在移送醫院途中,利用海綿或毛巾沾冰水持續而廣泛的擦拭患者。
參考資料
http://www.coachliu.idv.tw/sport/%B9B%B0%CA%B7s%AA%BE.htm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0050403064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