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 美國 磅數 235.2磅 發文 94 註冊 2003/2/9 下 量級 輕中量級 ★★☆
|
一些初學的健美人士, 如果,你原本體能就好的話, 可以,在標準時間內不間斷的跑上5000公尺, 我想:你可以不用看以下的轉貼文章, 因為你的(乳酸排除能力)....不錯, 反之,...你就一定要看,尤其是針對那些跑個1000~2000公尺就氣喘如牛的人.
至於,做 有氧訓練 有何好處呢? ANS:當你在做重量訓練時,一定會遇到組與組之間要休息多久時間的問題... 這時候...你一定會按照書上所講的: 最大肌力:休息3~5分鐘. 肌肉肥大:要使肌肉不斷充血...休息1~2分鐘. 爆發力:休息3分鐘以上. 肌耐力:休息1分鐘.
但是,我勸大家不要對書上講的(全部相信), 因為,每一個人的(乳酸排除能力)都不相同, 所以,組與組之間的休息時間也不會相同, 基本上要考慮二大因素: 1:休息時間要縮短到....使肌肉不斷處在充血狀態中. 2:同時也要考慮到肌肉能量的恢復情形, 如果肌肉沒有恢復到接近 (第一組)的水平, 就不可能使每一組都達到 質與量並重 的刺激, 這就是...為什麼?組與組之間要休息的真正原因!!
也許,有人會問: 如何使這兩大因素同時存在. 那我就告訴你吧!! 利用 有氧訓練 來提高 全身肌肉的乳酸排除能力, 將使得...組間的休息時間,能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最快的恢復.
以下是我將 班上的男同學 拿來做實驗的真實例子: 共分二組: 體能好的一組: 他們用 12~15RM 的重量,第一組用盡全力的做12~15下, 第2,3,4,5組,每一組大概掉落1~2下.
體能很差的一組: 每一組大概掉落4~7下, 等到...在做 第五組 時,只能做個3下左右.
經過...二個月的實驗報告: 體能好的那組:肌肉面積,爆發力,速度,都全面提高, 而體能不好的那組:原先用的重量(12~15RM), 經過二個月...還是只能做12~15下,表示次數沒進步. (表示原來的重量沒有增加,次數也停滯不前)
以下轉貼一篇文章:
運動生理週訊 主持:林正常博士 主筆:王順正博士
乳酸的產生與排除(July.09.1999)
長期以來,乳酸(lactate) 一直被運動教練、體育教師、運動員、以及一般 社會大眾,認為是引起肌肉疲勞(muscle fatigue)、肌肉酸痛(muscle soreness ) 、肌肉痙攣(muscle cramp)、無氧閾值(anaerobic threshold)和氧債(oxygen debt) 的主要原因。其實,這種將運動時或運動後的特殊生理反應,皆歸罪於乳 酸的說法,早已被運動生理學研究者否定。
除此之外,有關乳酸與「肌肉酸痛」密切關連的論調經常被提出來,甚至在 網路上也經常看到這些錯誤的資訊。「大量丙酮酸異化為乳酸,乳酸堆積造成爬 山後肌肉酸痛(cgicenter.csjc.edu.tw/csjcshow/Student/S-1/t12.htm)」。「 因乳酸堆積而造成肌肉酸痛(www.kmc.edu.tw/~mt/f2.htm) 」。「長跑活動後產 生肌肉酸痛的原因是機體處於缺氧狀態,產生大量乳酸 (web2.tmc.edu.tw/851/ hcc049/climb/run-03.htm)」。「少運動的人,有氧代謝的能力亦通常較低,偶 爾進行運動時,肌肉內的血液供應不足,就會產生一些酸性物質 (例:乳酸 )。 由於未能把這些物質及時排出體外或氧化掉,積聚起來就會刺激到肌肉中的神經 末梢,或引起滲透壓的變化,令水分增加滲入肌肉纖維內,使肌肉膨脹,這些現 象都會導致肌肉酸痛……只要勤加鍛煉,運動後就不會那麼容易感到肌肉酸痛了 (www.hksports.net/faqs/phy08.htm) 」。其實,乳酸在激烈運動過程中的堆積 ,確實會形成肌肉pH值的下降,造成肌肉酵素活性的降低,進而形成肌肉活動的 疲勞現象(急性酸痛),但是,運動後 1至 3天的遲發性肌肉酸痛(delayed onset muscle soreness,簡稱DOMS)現象,根本就與乳酸的形成沒有顯著關連。
有兩個理由可以簡要說明乳酸與遲發性肌肉酸痛無關。首先,在激烈運動後 1至2小時,血乳酸的濃度即恢復到安靜休息水準,運動後1至2天才出現遲發性肌 肉酸痛的運動者,其血乳酸的濃度根本沒有顯著上昇;其次,一群同時參與跑步 競賽的跑者,很有可能部份較少參賽者,會有遲發性肌肉酸痛的症狀,另一部份 則沒有這種困擾。似乎,突然急遽增加運動量與強度、進行大量的肌肉離心收縮 (eccentric contraction) 運動,才是遲發性肌肉酸痛的主要原因。
早期,乳酸被認為是無氧性激烈運動下的產物,肌肉在緩慢的氧化代謝過程 中,並不會產生乳酸。人體在輕負荷的運動條件下,會將葡萄糖(glucose) 糖解 (glycolysis)代謝成丙酮酸(pyruvate),然後再代謝分解進入Krebs 循環,氧化 產生大量能量。其實,這種說法並不正確。
人體在安靜休息時,消化系統、骨骼肌、紅血球和肝臟等部位都會產生乳酸 ;血乳酸的排除,則透過循環系統的輸送,在肝臟與腎臟中再合成葡萄糖,或者 直接氧化代謝產生能量。休息時,血中乳酸所以能夠維持1 mM/L的原因,在於乳 酸的產生與排除達到平衡。由於乳酸是糖解作用的產物(產生的速度快),而且分 子較小、容易通過細胞膜,在葡萄糖的代謝反應過程中,是相當重要的中間產物 (intermediate)。而且,人體飲食後也會增加血液中的乳酸濃度,同時達成降低 胰島素分泌與輸送碳水化合物的雙重功能。
開始運動的初期,由於能量需求的時間效率提高,肌肉不得不透過糖解作用 產生乳酸的方式來迅速產生能量,此時血乳酸的濃度即會顯著的上昇;如果,運 動的強度不高,幾分鐘後,肌纖維中粒腺體的氧化作用即會活化,此時,糖解作 用的要求降低,血乳酸即不會再上昇,甚至會有下降的情形出現。通常,非最大 運動(submaximal)時的乳酸產生和移除速率,可以達到安靜休息時的3至5倍。而 且,在不同運動強度下,血乳酸濃度也常能維持不同濃度的穩定狀態。
例如:某人跑步前的血乳酸濃度為 1mM/L,以每秒 2公尺的速度走路時,血 乳酸的濃度可能仍然為 1mM/L;以每秒 3公尺的速度慢跑時,血乳酸的濃度可能 維持在 1.5mM/L;以每秒 4公尺的速度跑步時,血乳酸的濃度則可能維持在 2.5 mM/L。對於優秀長跑選手而言,血乳酸能夠維持穩定的最大值 (maximal lacate steady state,簡稱MLSS) ,可能達到 4mM/L以上;當運動員的血乳酸出現最大 穩定值時,代表血乳酸的產生與排除速率確實是在平衡的狀態。由此可見,優秀 跑步選手的乳酸排除能力,確實顯著優於一般運動參與者。
通常,2至3分鐘的最大運動,可以產生最大的血液乳酸濃度 (可達安靜休息 時的20倍,即20mM/L) 。由於,乳酸的產生除了受到運動強度的影響以外,還受 到運動持續時間的顯著影響,因此 100公尺、 200公尺等短距離的「無氧性」激 烈運動後,血液中的乳酸濃度,仍然會有顯著低於 800公尺跑步後的情形。由乳 酸排除的觀點來看, 800公尺左右的最大努力跑步,其實是評量乳酸系統能量供 應能力的有效測驗方式。
對於一般社會大眾而言,如果長期沒有進行適當強度的運動,不僅不會產生 大量的乳酸,對於乳酸的排除能力也會降低,當人體在特殊的狀況下 (例如被狗 追) ,需要進行比較激烈的運動時,乳酸排除能力不足的缺點即會顯現,體力不 濟的危機(被狗咬)即會浮現。對於運動選手而言,透過激烈運動下乳酸大量產生 的現象,達成提昇乳酸排除能力的效果,正是中長距離跑步選手的重要課題。例 如多次1000公尺跑步的間歇訓練、7成速度跑300公尺後全速跑100公尺、6成速度 跑 350公尺後全速跑50公尺等訓練方式,都是增加運動時乳酸產生的有效訓練方 式,進而達到增進乳酸排除能力的訓練效果。
運動後的休息方式,也會顯著影響乳酸的排除效率。由於,運動時產生的乳 酸,大約有75%會成為有氧能量代謝的來源,只有25%左右會由肝臟與腎臟再儲 存。因此,運動後若以慢跑或其他輕鬆的運動方式(強度為35%VO2max左右),進 行整理運動,不但可以加速血乳酸送到肝臟儲存與氧化的反應,而且還能夠增加 心臟與工作肌利用乳酸做為燃料的量,確實提昇運動後血乳酸的排除效率。
--------------------------------------------------------------------------------
(轉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