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S 基礎/一般訓練討論
版主take
首頁,訓練動作教練文章:運動要點,新知,名人講談..本站健身討論版各部位肌肉名稱照片,專欄,健身房資訊等鐵克粉絲團相關網站連結行動版鐵克
顯示全部圖片1 顯示全部圖片2 回本版列表 本版其他副討論版 跳頁 選擇討論版 所有討論版 短訊息(PM) 【訪客 登入

訓練完隔天不會酸痛..help

樓主: bettis(bettis)( male) 2008/10/03 17:41:56 61.62.137.xxx
來自 台北市
磅數 3.1磅
發文 3
註冊 2008/9/5 下
量級 蠅量級


訓練大約三個月,最近很困擾
訓練計劃大概是
1. 胸,肩膀,大腿
2.有氧 (48 min 臥式健身車)
3. 背, 二頭 ,腹部
4.有氧(48 min 臥式健身車)
5. 胸,肩膀,大腿
6. 有氧(48 min 臥式健身車)
7. 背, 二頭,腹部
8. 有氧(48 min 臥式健身車)

每個部位做3-4組動作,每組8-12下
作時明明力竭,但訓練完隔天不會酸痛
請前輩給我一些意見
如有說明不清楚,請告訴我,我會盡快補上,
謝謝各位的意見

回應
1作者 dunhill19770408 (雷) ( male ) 2008/10/03 21:16:15 61.216.149.xxx
*此會員已不存在*

1周2個循環強度很夠了.
而且你一周有8天耶....
我疑問的是..
每個部位做3-4組.每組7~12下
請問你是3~4組都是拿最大重量嗎?
我是認為1組熱身.7組大重量遞減或是遞增.
最後一組輕的充血組.總共9組.

你的一個部位只有一個訓練動作嗎?
比方肩..例如前3角.我的動作會有2~3種.
"各"9組每組都是8~10下.立姿啞鈴前抬舉.立姿槓鈴前推舉.
有時會用滑輪再補幾組.而且肩分前中後...
我懷疑的是...怎麼有辦法一天練胸.肩膀.大腿3大肌群.
而且少了小腿.斜方.3頭.

請教一下你的"背"訓練動作跟組數?

如果你的訓練方式是每個部位3~4組.每組12下.
胸只練仰臥推胸.腿做蹲舉.肩做啞鈴推舉.
這樣不用30分鐘就練完了吧!!!

※本文於2008/10/3 下午 09:43:22修改※

2作者 bettis (bettis) ( male ) 2008/10/03 21:47:25 203.77.53.xxx
來自 台北市
磅數 3.1磅
發文 3
註冊 2008/9/5 下
量級 蠅量級

首先謝謝您的熱心回應
我是以八天為一循環而不是七天
抱歉文字用得不精確
應該是每個部位做3-4種動作(大腿只做兩種),各動作做4-5組,每組8-12下

背部我主要做三種動作
1.俯身挺背 5組
2. 一種是類似 "坐姿滑輪頸前下拉" 的器械 4-5組
3.最後一種是類似 "滑輪坐姿划船" 的器械 4-5組

胸部我主要做三種動作
1. 滑輪機械擴胸
2. 坐式機械飛鳥
3. http://www.changingshape.com/exercise/strengthtraining/gym/machinechestpress.asp
(抱歉不知道這種器械中文名為何)

肩膀我主要做三種動作
1. 槓鈴胸前推舉的器械
2. 槓/啞鈴聳肩
3. Dumbbell Triceps Extension (http://www.exrx.net/WeightExercises/Triceps/DBTriExt.html)

大腿我只做兩種動作
1.前抬腿(Leg extension)
2.另一種是訓練大腿後方肌肉的器械

謝謝您寶貴意見



※本文於2008/10/3 下午 09:53:24修改※

3作者 ianw (Bono) ( male ) 2008/10/03 21:54:30 203.67.101.xxx
來自 台北市
磅數 74.1磅
發文 135
註冊 2007/7/19
量級 羽量級
★☆

四個字:「強度不夠」!

如果你每組都能做8到12下的話,應該整個運動過程都行雲如水吧,面部五官也沒有擠成小籠包,當然不會痠痛啊。
4作者 dunhill19770408 (雷) ( male ) 2008/10/03 23:13:07 61.216.149.xxx
*此會員已不存在*

不管是哪個肌群你真的訓練動作太少.組數也少..
我一天的訓練只有胸跟3頭.
光是胸的部分.我的動作有槓鈴(上中下胸).
每個動作9組.1組熱身後.遞增方式到第7組最重的那組只有4下...
接下來直接降20kg一組.再降20kg做充血組
上中下練完後..上胸的啞鈴飛鳥4組.滑輪夾胸8組.
練完大概1小時多.練完3頭大概也2小時了...

站上右上方的"訓練與動作"去參考一下..
真的"強度"組數"訓練動作"不足
贊助廣告        
 
5作者 a7405152006 (阿迪) ( male ) 2008/10/04 00:15:04 59.124.127.xxx
來自 台北市
磅數 42.5磅
發文 58
註冊 2008/9/9 上
量級 雛量級

看起來你的三大肌群~背胸腿
都是專用機器在練
要擅用槓鈴和啞鈴
機器的器材不是說沒用~只是拿來當輔助就好
而且你的腿怎麼才兩個動作??
腿是最大的肌群也需要更強的強度來刺激
6作者 ALBERTO (九死南荒吾不恨) ( male ) 2008/10/04 00:55:41 61.221.40.xxx
來自 台北市
磅數 711.4磅
發文 1423
註冊 2007/5/31
量級 重量級
★★★★

因為您沒有道出運動強度多大,所以乍看之下易讓人覺得刺激強度似乎有點不足
7作者 Arki (Arki) ( male ) 2008/10/04 08:02:06 122.126.32.xxx
來自 新北市
磅數 60.2磅
發文 87
註冊 2008/7/6 下
量級 羽量級
★☆

[1]強度確實不夠,「每個部位做3-4組動作,每組8-12下」,所以每個部位只有訓練1項?
請每個部位增加至2∼3項動作,每項維持4∼5組動作,每組8∼12下,剛開始暫勿「每組爬重量」練,
先以感覺有些重約能維持12下的重量再稍重5磅試試一個月看看。

[2]不一定隔天要會「酸」才是有效果,因為本身體質若新陳代謝較好,加上你有氧做滿多的,
更有益肌肉組織的新陳代謝,且自然容易代謝掉肌肉中的乳酸,所以您身體恢復的情況很好,
是值得高興的事,因此我覺得肌肉成長應不是以隔天肌肉是否「會酸」來觀察,最簡單的就是
以布尺和體脂計來計錄每天同一個時間的身體狀況,比較準確客觀。

[3]請比較一下,這是你原先的課表(抱歉,我先假定您這是有循序的)
1. 胸,肩膀,大腿
3. 背, 二頭 ,腹部
5. 胸,肩膀,大腿
7. 背, 二頭,腹部

然後這是我略微調整的建議
1. 肩膀,胸,大腿
3. 二頭 ,背, 腹部
5. 肩膀,胸,大腿
7. 二頭,背, 腹部

看出差別了嗎?每天鍛鍊時,建議你先鍛鍊「小肌群」,然後再鍛鍊「大肌群」,這樣同樣做到力竭,但是您的小肌群在鍛鍊時的強度能夠負擔更高階的重量來鍛鍊。之後再練大肌群,對大肌群而言影響較小,因為小肌群只是扮演輔助肌群的角色,最好是讓輔助肌群比較沒力,這樣在
鍛鍊的時候更有助於分辨,讓重量負荷更有效傳達訓練大肌群。

比方說,在練胸臥推(尤其是機器輔助胸臥推像是史密斯...)的時候,有些人其實三頭肌用的力道比胸肌還多,卻不自知,如果能先讓扮演輔助肌群的「三頭肌」稍微疲勞一點,鍛鍊者本身在鍛鍊胸臥推的時候,會比較容易去分辨如何確實用胸肌的力道去施力。

[4]其他從你第二組課表來修改增加強度的建議:

背部:
1.俯身挺背 >>3組就好,這對於重量訓練而言,個人覺得比較適合修飾線條,所以當暖身運動就好。

2. 一種是類似 "坐姿滑輪頸前下拉" 的器械 4-5組>>這個動作,我看很多會員在做的時候都只有運用到闊背肌,請試著調整姿勢以同時鍛鍊到大圓肌和菱形肌部位。
此動作請增加"反握頸前下拉",此動作會訓練到闊背肌和前鋸肌。
另外增加的是 Jimmy 教官在教課時比較不建議的"頸後拉"這個動作,此動作主要增加闊背肌下拉的強度,但有頸椎受傷的危險,若要頸後拉,下拉至耳垂後方即可,是否增加此項,請自行斟酌。

做到此,背部的訓練和「暖身」,算是夠了,在進行下一項"滑輪坐姿划船"前,再增加一個項目,「單槓正握-頸前引體向上」,每組只能作 1 下就 1 下,能作個三∼五下就作三∼五下,能更多更好,但要維持每組都一樣的次數,做4~5組,剛開始動作不標準沒關係,拉上去的過程有些掙扎也別怕旁人笑,慢慢去克服調整,就會做了!

提示:手臂只是身體的支撐點別出太多力,記住前項使用坐姿滑輪下拉訓練闊背肌的感覺,用
闊背肌為主要力道,就容易拉上去!


3.最後一種是類似 "滑輪坐姿划船" 的器械 4-5組>>寬握、窄握都要練喔!
寬握鍛鍊的施力點偏上背肌群,窄握練的施力點偏下背肌群。


胸部:
1. 滑輪機械擴胸
2. 坐式機械飛鳥
>>上列兩個動作主要都是在修飾「胸線」,對胸部肌肉成長的刺激較弱,建議您這兩個項目調整到胸部訓練最後要結束的兩個項目來做,先做「史密斯臥推」。
史密斯臥推:請搭配折椅(平、上斜)和斜板椅(下斜),鍛鍊中胸、上胸、下胸,所以光是史密斯臥推,就會有三項 x 4∼5組 x 8∼12下

3. http://www.changingshape.com/exercise/strengthtraining/gym/machinechestpress.asp
(抱歉不知道這種器械中文名為何) >>這是機坐姿械式平胸(中胸)推舉機,基本上我會建議每次鍛鍊時,此機器和史密斯平胸(中胸)臥推項目擇一即可。

肩膀:
1. 槓鈴胸前推舉的器械>>(應是指史密斯吧?),請找L型直角椅(即有垂直短椅背的訓練椅)搭配史密斯鍛鍊,分為「頸前推舉」,這個動作是練前三角肌靠近肩斜肌的位置;「頸後推舉」,這個動作是練後三角肌也是靠近後肩斜肌的位置。
然後增加「立姿啞鈴飛鳥」(或稱立姿側平舉),這個動作是鍛鍊側三角肌。
再增加「立姿啞鈴抬舉」,這個動作是鍛鍊三角肌前緣。

2. 槓/啞鈴聳肩
>>聳肩完,請增加「槓鈴立正划船」,這個動作是讓肩斜肌與三角肌之間,肩斜肌突出轉折的角度更明顯,這動作的要領是提起槓鈴時手肘要比肩膀高。

3. Dumbbell Triceps Extension (http://www.exrx.net/WeightExercises/Triceps/DBTriExt.html)>>你可能誤解了,這個動作不是在練肩的動作,而是三頭肌內側「長頭」的部分,即手臂容易囤積脂肪產生「蝴蝶袖」的地方。不過您呈現的課表中並無敘述三頭肌的訓練方式,若是在練肩的部分安排以此來訓練三頭肌「長頭」也是可以。

大腿我只做兩種動作
1.前抬腿(Leg extension)>>這個動作是鍛鍊股四頭肌。
2.另一種是訓練大腿後方肌肉的器械>>這個動作是鍛鍊股二頭肌。

>>過段時間,開始訓練「深蹲」,剛開始也是先用史密斯輔助鍛鍊,比較安全(哇!史密斯功能好多,難怪很熱門,每次尖峰時間都一定要排隊..),這個動作的鍛鍊強度較高,可以更有效鍛鍊大腿股二頭肌和股四頭肌,以及臀部肌肉,建議訓練時最好添購硬質皮革腰帶來保護您的腰椎。

>>然後增加蹬腿訓練,可使用站姿搭配史密斯或坐姿蹬腿機訓練,這個動作是鍛鍊腓腸肌(俗稱小腿肌)。

供您參考.

Arki.



8作者 JIMMY (JIMMY) ( male ) 2008/10/04 08:04:46 124.8.64.xxx

來自 台北市
磅數 4082.6磅
發文 2650
註冊 2002/11/25
量級 超超重量級
★★★★★★★

To Arki:

我對於你的建議給一點建議唷:

怎麼會先練小肌群再練大肌群呢?試想你先練二頭,等你練背時你的二頭跟前臂時都已經疲勞了,背部訓練怎麼會有效率?"預先疲勞法則"不是在這邊使用的...同樣的假如把胸跟肩排在同一天的話也是胸先練比較好!

還有頸後後下拉最主要的是傷害肩關節,頸椎次之.之前不只我也有人發文好幾次了,你可以爬一下文研究一下.

還有一些有的沒的有空再回覆!

供你參考!

※本文於2008/10/4 下午 12:16:50修改※

9作者 Arki (Arki) ( male ) 2008/10/04 08:50:06 122.126.32.xxx
來自 新北市
磅數 60.2磅
發文 87
註冊 2008/7/6 下
量級 羽量級
★☆

Jimmy 教官,早啊!

這是在台北健身院學的,某位大教練教的,不過,我想應該是我自己沒學好,

雖然剛開始也是照協會課程教的,如您所說的方式,
但在我帶會員的過程中,又常被「前輩同事」更正,
後來的觀念就是如上所述的內容了,
一段時間下來我也以為這樣是對的。

其實,您的意見我真的會參考,因為跟許多教材上的寫法是一樣的,但是跟我們這邊前輩
在帶的方式又不一樣,我也很迷惘,而且不同的前輩也都有他們自己的一套,在比賽也都
有得到好成績,我也不能去說人家不對,我姑且把不同前輩同事教我的、指正我的當成
「不同系統」,因為他們之間觀念、動作上也都略有不同「矛盾」?A前輩本行科班出身的
有他的觀念系統;B前輩是本公司台柱,雖不是科班出身,但是目前位居全台翹楚,他在指導也有他的觀念和系統,C前輩也不是科班出身,也沒參加比賽,但是在這行已經做了逾十年,資歷頗深,他也有自成一格的系統,那請問像我這樣的後生晚輩教練,應該聽誰的?孰是孰非?
請教 Jimmy 教官解惑,謝謝您。

至於頸後拉的可能造成傷害的部分,確定是我自己沒學好,真是抱歉,我會再多學習。
謝謝您的意見。
有些可能我沒爬到文我會再「潛水」∼,多謝指導。..^O^..
10作者 bettis (bettis) ( male ) 2008/10/04 10:06:21 203.77.53.xxx
來自 台北市
磅數 3.1磅
發文 3
註冊 2008/9/5 下
量級 蠅量級

謝謝各位前輩熱心解答
11作者 Ian (清晨 飄邈 香水味) ( male ) 2008/10/04 10:28:35 59.115.201.xxx

來自 美國
磅數 788.7磅
發文 427
註冊 2007/11/15
量級 重量級
★★★★

To Arki:
我爬完了你7F的文章 我覺得你很熱心 給了那麼多詳盡的解答
[1][2][4]都寫的相當仔細 真是很不賴

不過就是對於[3] 我持有不同的看法
若訓練著重於效率 就應該先針對於大肌群(胸背腿肩)先進行訓練 肌肉越大需要較大的總體強度刺激
若先刺激小肌群 而使得大肌群無法達到充分的刺激 實為可惜呀 :P
因此比較適合先進行 當大肌群力竭時 再轉戰小肌群(二三頭) 繼續使其力竭與充血會更好

另外 Jimmy大提及的"預先疲勞法則"(Pre-Exhaustion Exercise)
主要是利用"同肌群"+"不同動作"(單關節運動and雙關節運動)來進行訓練
先利用單關節的運動孤立訓練部位 使得其疲勞並充血
再利用多關節的運動進行更全面性的訓練 使其真正的爆炸 這樣會使得訓練部位更有感覺
舉例胸肌的例子來說 先進行 胸肌飛鳥 再接著做 胸肌推舉

然而 許多研究提出 運動順序會影響訓練肌群整體的表現
其中 (多關節->單關節) 比 (單關節->多關節) 更有效率
這就是為什麼現在大家都提倡先 先進行 胸肌推舉 再接著做 胸肌飛鳥

但這不代表"預先疲勞法則"就不好不能用
它還是提供我們的肌群習慣目前課表時 給我的肌群來個震撼教育
藉由突然改變刺激方式 更可以使我們的肌肉受到更嚴苛的訓練 進而更加成長

(個人淺見 煩請各位大大再補充)
12作者 JIMMY (JIMMY) ( male ) 2008/10/04 10:55:23 210.202.241.xxx

來自 台北市
磅數 4082.6磅
發文 2650
註冊 2002/11/25
量級 超超重量級
★★★★★★★

Hi Arki:

早上起床忙著出門所以回覆只有短短的一點,而且語氣看起來好像會把你嚇到,樓上已修正!

在此就只針對你的內文回應一下:

關於你的迷惘其實大多數人都有:有些練的不錯的人的方式怎麼跟"理論上""應該是"的方式不同?

每個人的自我經驗不一樣,在運動過程中的體驗也會不同,而大家在指導他人的方式則是"因為我自己就是這樣練的"所以10個人搞不好會有11種方法.但是畢竟對於一般初學者而言根本無從去分辨這些"經驗法則"的好壞,更不用說是不是有人使用一些進階的經驗在一些初學者身上?

所以假如是一個稱職的指導者,他的教學內容不會是從自己的"經驗","選手的方法","雜誌上寫的"而來,而必須是來自一個有系統而有組織的原則.人體的結構,生理運作以及組成絕對不會因人而異.

較早的方式都是由結果來回推過程,可能會浪費一些摸索的時間.現在我們則是可先對觀念有完整的了解,再合理的決定過程應該需要怎麼走來達成結果.(例如頸後拉)

比較多人無從選擇的原因來自於基礎觀念的不足,所以當然在接收一些"每個都不一樣,但是卻每個都很有道理的"資訊時更加茫然.

不過我很欣賞你熱心以及努力的態度唷,假如你繼續淺水,我們又怎能互相激盪出一些良性互動的火花呢?

加油!

※本文於2008/10/4 下午 12:19:58修改※

13作者 Arki (Arki) ( male ) 2008/10/04 11:27:08 122.126.32.xxx
來自 新北市
磅數 60.2磅
發文 87
註冊 2008/7/6 下
量級 羽量級
★☆

感謝 Jimmy 教官的解惑,與鼓勵,
也謝謝 Ian 前輩的意見和說明,

小的不才,還要學習的地方還很多,
講話也比較直腸子,心直口快,
不週之處還請大家多包涵。

我會再加油的,感謝大家給的正面意見及協助,
我也希望我提供給會員的是更趨於正確的觀念及指導。
謝謝∼

Arki.
前往討論版 | 跳頁 : 1
健身房首頁文章佈告欄BBS訓練與比賽動作資訊會員相關功能鐵克起源與聲明聯繫我們 | Xmall購物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鐵克健身中心